第八百三十三章 总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尚且管住手脚,不去特事特办的搞特殊;同等条件下,南山学院相关的教授、国子监、钦天监衙署、官吏,自然会管住手脚。

    田信不敢干的事情……他们谁敢去干,逮住自有严惩。

    正是北府事业的极大上升期,几乎如同质变……这种关键时刻里,谁敢给自己找事?

    在这个北府事业的质变期间,田信更不敢松懈。

    过去半年时间里,府兵、汉军‘东西夹击’的战术配合的很好,不费一兵一卒就迫降了魏国君臣、雒阳周边的守军;这是个极大的军事胜利,自然需要目前朝廷执政的丞相来做战后封赏。

    封赏,是丞相要做的事情;语言可以骗人,用刀子分割给出的肉……是骗不了人的。

    而自己呢,要在朝廷迁回东都雒阳时,要重新规划朝中公卿职务,以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

    朝廷内的职权,最近六部尚书的权位越发的高隆;尚书的权力不是无中生出的,掠夺于九卿各司,或者跟九卿衙署存在重合部分。

    有职权重叠,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现在时间断,彼此有分寸;可没有形成制度性的职权责任分割,所以不做处理,今后一定会出现混淆。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继续增加尚书台的权柄,如将大司农府并入户部,廷尉府并入刑部;再要么把六部尚书的职权一步削到底,恢复正卿总领一部事务的旧有局面。

    如果这样的话,六部尚书会衰退、变为大朙六科官一个性质的机构。

    负责审查对应的各部公文往来,以及政策施行与否。

    换言之,如果这么改的话,今后诸卿的权位会进一步提高;各卿在所管衙署施政的时候,每一道布政公文都要送到尚书台,进行复议。

    比如未来的大司农卿总管国库度支,他的行政命令要经过户部尚书的附议后,才是合法的政令。

    以前自己陈公国的六部尚书,再到为管理夏州设立的六部卿……纯属于闭门造车,就算有失误,因体量小影响范围小,也就能快速调整、纠正。

    不管礼部尚书、还是自己的式部卿,争夺的都是原来太常卿衙署的职权。

    汉六部尚书里,唯一没有向外掠夺职权的是吏部尚书……因为尚书台的发展过程里,就建立在人事任命、官员选拔这一基础上的。

    没有任何的权力是无中生有的,权力只会分割,不可能平白无故产生。

    尚书台发展的过程里,被掠夺的是三公插手朝政的人事任命权。

    先秦、前汉与后汉的三公,是有本质区别的。

    三公,先秦、前汉,本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执政。

    后汉一朝被持续削弱,成了朝堂摆设、吉祥物。

    现在有必要制度性的恢复这种总领朝政的职位,只有进一步放权,才能把权责绑死。

    否则手里握着阉割的权柄,这帮人会旁敲侧击的乱作为,或无作为,以避免担责任。

    可执政的名字要改,不能是承上启下、相助治国的丞相,也不应该是司徒、司空、司马这类有偏向性的三公名称。

    改丞相为总理,就能从名与器两个方面做出限制。

    一个朝政总理,自然不能去抓监察权力,以及军权;总理的副手,自然是助理。

    总理之下是各部正卿,其中监察、司法权归入御史大夫掌管;军权独立。

    丞相去做总理,有廖立、李严、张温三个人轮流担任御史大夫,自己抓军权;那朝政大局就稳妥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