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麦城旧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麦城,左三街坊的茶楼里,诸葛亮站在二楼小隔间里的窗户处眺望西边,西边沮水那边是一望无际的翠绿油菜花田地。

    现在还不是江北油菜花绽开的时节,大约还要等十余天。

    到时候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视线内不是升腾云雾,就是金灿灿成片的油菜花田。

    主簿胡济抱着一个北府特色的文件夹站在屏风前,讲述今日的调查总结。

    麦城因地处沮水、漳水之间,建筑用地紧缺,因此拆除城墙后,形成了左三右四(左西右东)七座街坊,这七座街坊之北就是麦城桑麻田,种植了百顷规模的桑麻。

    麦城因东边漳水边修筑了橘林馆、军营,所以比西边多出一个街坊。

    因此,实际上只有六座街坊有正常的城镇商业运转;围绕造纸业、纺织业、木工制作形成的手工业依旧在这里蓬勃发展。

    商人、工人、农民、山民都是逐利的;在利益推动下,当初那批北府管理的熟练工人转移后,留下的百姓又重新恢复了当初的产业。

    只是因失去北府的技术指导、资源倾斜扶助,以及官方的保护,因此麦城发展速度依旧不如当年鼎盛,但依旧傲视周边各县。

    就连现在的六座街坊,依旧保持着当年的管理条例。

    譬如诸葛亮脚下的茶楼,每个街坊只允许一座茶楼……茶楼如此,旅馆、女闾、铁匠坊及各类杂货铺,都有数量限定;一个街坊内,普遍只有一个同类型的铺面,一些关系居民生活的如粮铺、菜摊、制衣铺、药铺则不受限制。

    诸葛亮细细聆听,第一时间就得到结论:所有外地人都会涉及的服务业,每个街坊里只有一个。

    这很重要,这些外地人做固定的区域里活动,接受管理,自然能侦查、预防外地人搞事情。

    从麦城立县,再到七座街坊成型,前后也就一年余的时间。

    一种从上而下的秩序就笼罩在麦城各处;哪怕秩序的制定者已经离去,可这种秩序带来的凝聚力,依旧使得麦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时接掌麦城的田信入伍不足一年,就从废墟、荒芜之上建立了麦城。

    如今天下州郡的士人,谁不知麦城白纸?纺织机?

    “伟度今见麦城所遗旧政,有何观想。”

    诸葛亮也不转身,眺望远处,心中颇感畅快……麦城还有大面积种植的油菜花,这是与小麦、豆类套种、轮播的主要作物。

    经过榨油坊榨取的油料,已经是江都官吏、士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油料。

    炖菜已经被炒菜代替,时代已经从日常饮食中发生了巨大的革新、变故。

    可惜很多人吃着煎炒的佳肴,却忽视了这种切身的变故。

    胡济不假思索就回答:“陈公不遵礼仪教化可谓由来已久,今细观麦城旧政,可知陈公深得法家真传。职下审时度势,深感庆幸。”

    一个深得法家真髓的人,怎可能是心慈手软的人?

    对此,诸葛亮转身审视胡济,很是满意说:“待开春后,我有意调遣一批青年俊彦入关中观政,研习陈公举政措施。伟度系我心腹,理应表率诸人。”

    面对这个有些为难人的要求,胡济想了想,也就拱手:“职下愿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