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叛国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敌,汉军才是。

    自己连身边的青州军都无法影响,更别说遥远的南阳。

    刘永自嘲做笑,翻开第三页军情通报,是关羽表拜王甫为豫州牧的通告。

    虽然尚书台、朝廷在江都,可关羽向朝中表奏王甫,事急从权,自然是可以通过的。

    这个很普通的职务通告却让刘永皱眉,此前朝中别说州牧,就是郡国一级的郡守、郡尉,都是有完整程序要走的。

    哪怕司州、夏州、凉州、嘉州这四州的郡、县长官,也有一个正常的拟任程序。

    现在事急从权委任一个州牧……恰好益州目前没有州牧,也没有刺史,由相府长史李邵兼任益州治中从事,行使完整的益州牧职权。

    若是关中那位,也向朝廷表奏一人为益州州牧……并直接派兵护送上任,又会怎样?

    射援、李严的身影浮现在刘永面前,若是表奏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联系益州豪强,笼络益州士人……或许可以直接驱逐相府留守的官吏。

    翻脸有翻脸的好处,不翻脸也有不翻脸的好处。

    刘永收敛思绪,翻看其他军情,再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就问“可查出庞士衡下落?”

    庞林跑到沛国,在豫州、徐州边界上来劝魏延,劝阻失败,只好答应帮魏延筹措粮秣,讨价还价一番离去。然后就留书一封,挂印辞官扬长而去。

    豫州从上到下的官吏纷纷效仿,即不愿意出面聚集军队去阻击魏延,也不愿意筹措钱粮支援战争……即便有的人想为朝廷分忧解难,也要看豫州士民愿不愿意缴纳钱粮。

    豫州官民厌战,抵触情绪强烈,随着庞林出逃,爆发了某种非暴力不合作的风潮。

    于是整个豫州失去管理,呈现无主状态。

    可魏延只能在边上干瞪眼,他连一个像样的负责人都找不到。

    原本还能找个郡吏、县令长,可随着潜逃风气日益浓烈,谁还敢留着当顶梁柱?

    出逃风气一发不可收拾,就连各地稍稍有点名望的士人也跟着出逃……没办法,他们不逃,新来的郡县长官绝对会向他们摊派粮饷份额,逼着他们去征集家乡的钱粮。

    朝廷如果有点奔头,留在家乡给朝廷出力,也是一个入仕的渠道。

    可堂堂州牧都跑了,正经的郡县长官争相出逃……普通士人,谁还敢出头?

    所以庞林干犯大事,坏了朝廷的大计,必须抓捕回来,立个说法。

    否则这种风气会从豫州向外蔓延,谁都顶不住这股压力。

    自然地,没人敢在张飞这里提及庞林的名字。

    范疆小心翼翼回答这个问题“庞使君自离萧县后,沿驰道向西而行。军中猜测,庞使君受徐使君庇护,或许已走虎牢关,去了雒阳。”

    萧县在沛国之东,与徐州接壤,也在豫徐驰道上。

    从萧县向西,经过梁国治所睢阳就能抵达陈留,沿着这条驰道继续向西,经过开封后就进入河南尹地界,再走就到荥阳、虎牢关。

    前后也就接近一千里的路程,全程走驰道,哪怕庞林乘车,一日百里,也早早抵达虎牢关。

    刘永思前想后,笑说“今庞使君叛国而出,治罪与否,还真是令仲父、叔父为难。也不知道朝廷是何说法,静静等候,可有佳音乎?”

    见他讽笑朝廷,范疆就当了个没听到,拱手长拜,识趣赶紧退了出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