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今日胡昭又在为皇帝分析陈国的六部卿、少卿的人选优劣;陈国的六部的名称、指责与汉尚书六部稍稍有些区别。

    陈国六部以式部为首,式部既是汉室尚书省的吏部,是确定礼仪规格的机构。

    比如罗蒙的两个儿子罗式、罗宪,式宪有楷模、标准的意思;式,可以解释为公式、教条;宪,本身就是法度、典范、历法的含义。

    将吏部改名为式部,合乎一定的道理……但这却是对儒家士人的挑衅。

    很早之前田信确立陈国官制之时,草拟、最初的六部就是以吏部为主;现在汉室尚书省跟进,田信自己却把吏部改为式部,这引发的议论、推测涵盖朝野、敌我。

    陈国官制可以用六部、五寺、三院,两监、一府来概括,先是六部,有式部卿胡潜、兵部卿虞世方、吏部卿杨阜、工部卿周白、户部卿遥授徐祚、刑部卿遥授张温。

    此外还有奉常寺、鸿胪寺、光禄寺、大理寺、内务寺这五个六部外的补充机构;三院是督察院、枢密院、议政院;两监是国子监、钦天监,一府是专管田氏宗族的宗人府。

    从先秦传承至前汉、后汉,再到季汉的三公九卿制度,终于在田信手里完成了全面的改组。

    这一套官制里,并不涉及府兵、汉僮义从的指挥、统率机构;显然一切兵权,还是以‘北府’为核心。

    到目前为止,北府里所有的中将、少将,并不兼任地方郡守,或中枢职务。

    这种有目的的分割,很受胡昭的推崇……再推崇,也要诟病礼部改名为式部。好端端的改这样一个无意义,却象征性很大的机构名称,那目的就是冲着‘礼’字的象征性去的。

    对此胡昭能有什么办法?

    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如今天下绝大多数人士人都是叛臣,或家族、本人有过背叛的履历、污点。两汉对待孔家不薄,既有二王三恪奉殷商子姓宗庙的宋公,也有几乎半世袭的博士。

    汉军北伐期间,关东还一度闹出复辟汉帝的闹剧来。始作俑者杨俊、颜斐、郭奕这些人齐刷刷的跑到岭南做官去了,弄得黑锅黏在关东士人头顶上,甩都甩不掉。

    现在好了,孔家的宋公没了,由大将军为宋公,嗣奉殷商宗庙。

    至午休时,胡昭与关羽一起用餐,讨论皇帝的课程、学业。

    午餐相对丰盛一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大将军体型匀称,终于可以放开饮食,偶尔能吃一些大油重盐之物……比如田信冬季送来的烟熏肉。

    风干、盐淹,做酱是常见的肉类保存方式,烟熏属于少见的储存方式。

    指南车、烟熏肉一起送到江都,关羽想明白用意后,心中那点芥蒂也就消散了。

    很显然,白虹剑当众旋转去找什么妖魔,一定是因为指南车的磁石手段;让曹丕吸烟,纯粹就是为了用烟气去呛、折腾、戏弄曹丕。

    肉条都能用烟气熏成黑乎乎不腐的干肉,就别说人的肺腑。

    自己能想明白这些关键,可就怕皇帝想不明白。

    彼此有心结,自己去说不一定有用,得让胡昭这样深受皇帝崇敬的人来引导。

    同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泄露指南车、烟熏肉,与当日的关系。

    通过这段时间的旁听,关羽大致认为胡昭是个可以托付心事的人,就夹起熏肉薄片送服入口:“孔明先生,可知关某难言之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