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计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这就意味着某一个时期里,北府同时握着南阳、汉中,而益州正要进行瓦解豪强的工作……这就很致命了。

    所以必须改变南阳的交割的顺序,先由益州初步完成豪强瓦解工作,这个工作从现在开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理顺地方,重新恢复生产秩序。

    也就是明年冬季时,益州能完成大致的关键工作,会有新的税租征收体系,可以继续维持军事战争。关键工作完成后,余下时间就可以从容收拾尾巴。

    因此明年冬季可以把汉中、汉兴、武都交给北府;为了增加说服力,诸葛亮还将分割出来、十分狭小的阴平郡也加入到筹码里。

    北府拿到汉中四郡;会在后年秋收后把南阳交割给朝廷。

    朝廷拿到南阳地区,将彻底跟关东四州连成一片,具有光复雒阳的战机。

    同时,作为朝廷拿到南阳的补偿,北府会拿走凉州。

    这是一轮简单又精密的置换工作,为目前避免内战的唯一途径。

    既然决定解决积留至今的益州豪强问题,诸葛亮自然不会客气,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北府;没有北府,他早就动手了。

    第二是整体的征税情况,目前征税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户口征的户调,即布帛、蚕丝、麻线之类的。

    因田信推广纺织机的原因,民间布帛储备日益丰足,这意味着布帛的‘相对价值’降低,以前可以拿布帛当军饷、换粮食吃;现在也可以,但贬值了。

    自然地,征收户调的布帛能满足官吏、军士的服装需求,也能从民间交易物资……可贬值了,相当于朝廷收入变少了,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因此在户调基础上,又恢复了人头税性质的口赋;还有适龄丁壮不服兵役、徭役的折役钱。

    再加上始终都在收的商税、关税,大汉的财政已经由战时的布帛为主,过渡为目前的钱、布并行。

    因此,田信好心好意提议什么旧钱再用三年……肯定会导致朝廷财政收入下降。

    田信提议的三年太长,自己提议的一年也显得短了点,可以折中为两年。

    给天下州郡两年的缓冲期,两年之后……也就是后年的秋冬征收新钱。

    从今年到后年,岂不是两年?

    然后益州这里,则缩短为五年,五年内继续征收旧钱,允许士民用旧钱缴纳口赋、折役钱。

    因旧钱贬值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那么益州士民会普遍使用旧钱来缴纳折役钱,以免除这些年的兵役、徭役。

    这些人不去服兵役、徭役,自然有别的事情做;不管是精细经营自家产业,还是出去做生意,都是有好处的;坏处就是许多州郡级别的工程缺乏人力,无法保证进度。

    但也有好处,征收大量折役的旧钱后,可以就地熔铸为新钱,加速益州地区的新钱流通,为经济恢复奠定基础。

    这封至关重要的信,诸葛亮生怕半路上出意外。

    正好临近岁末,要州郡要派人入朝进行上计,核算今年的财政收支状况,再对明年的财政做一个预算规划。

    因此,诸葛亮将这封重要的公文交给长史李邵,由李邵亲自带到江都,以免流落在外,引发益州豪强的惶恐,造成意外、不必要的叛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