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转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送行队伍,李严口吻不满“公上待彭永年甚厚,却不见此君来送,仆引以为憾。”

    “呵呵,正方公何必小题大做?”

    田信脸上已经裹了围巾,呼出白气呵呵笑说“当年先帝使彭永年入我北府担任护军,我亦明白先帝用意,却使此人去编纂《北府战纪》,时人多讥笑彭永年趋炎附势。多赖此君多方走访不辞辛苦,才编好这部书。”

    田信看得开,李严看不到田信面容表情,但也能感受到田信语气里的惬意“正方公,当时彭永年奉先帝深意来我北府,却肯低头去编书,先帝有不满,也是不满我专权,也不满彭永年辜负使命。算起来,是我欠彭永年一个人情,如今这人情正好两清。”

    总不能因为彭羕在北府做过护军,就能把彭羕当成自己家臣、追随者、伙伴来看待。

    李严已然明了其中的区别,彭羕不是自己人,现在两清了。

    点着头,李严又叹“可恨不能执掌州郡,追随公上尾翼,造福于民。”

    对此田信呵呵做笑,直接拆穿“朝中无人,廷尉实属重责,总不能滥竽充数。数遍天下,除张惠恕外,只有三人适合做这大汉廷尉。不对……还有一人勉强适合,可惜却自误前程。”

    廷尉这种专业素养高的职务,既要业务精通,还要有威望、有资历,远比军事主官的要求更高。

    李严听了仰头哈哈陪笑,也笑的得意。

    论汉律的解释,如今的汉律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两汉汉律,一部分是蜀科,一部分是田信提倡、推动的。

    当年一起编纂蜀科的法正、刘巴、伊籍已经病逝,就剩诸葛亮、法正,这两个人都适合执掌廷尉府。

    诸葛亮、李严之外,就剩陆议适合担任廷尉卿,陆议有这方面的素养,也有这个威望;另外半个就是潘濬,潘濬纵然选错了路,可论专业,担任廷尉卿也算是绰绰有余。

    此外徐庶也适合做这个廷尉卿,不管专业素养还是人脉、影响力,徐庶都够;只是御史中丞是个重要的岗位,不宜轻动。

    目前为止,朝中重要岗位缺员,补员的优先考虑重点是专业素养,其次才是资历、功勋、人脉、影响力之类的;否则宁可空着,搭起一个架子,也不会任命主官。

    再过十年,下一代人成长起来,朝中岗位必然人才济济,有充足的备选。

    也因为田信此番‘五共原则’,朝中旧人之间的竞争会宽松很多。起码,两代人以内,不会出现朝中争位而翻脸的情况。

    矛盾自然不会凭空消失,只是将各方竞争公卿之位,改为了旧臣轮班担任公卿,当代降臣继续熬着,等待补位。

    将原来的竞争矛盾,转化成了旧臣、降臣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中,田信站旧臣,就这么简单。

    李严目前也就适合做廷尉卿,不止是专业对口;也因为李严的产业需要逐步转移。转移了产业,李严才能心满意足离开中枢,去地方上做一做封疆大吏,当一当土皇帝。

    就放权来说,先帝愿意放权;关羽不想放权也由不得他;而田信,自然是乐意放权的。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