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蛋白溶酶原激活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不仅仅是数据不好看。”钟医摇摇头。

    因为前尿激酶是通过介入方法给药的,即是用导管通到脑发生血凝块的部份局部。

    用药前,需要一个极为高超的医生来操作,需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导管插管。即便是十年或者更加的脑部医生,插管的过程需要1个小时,同时这也需要大医院里齐全的设备才能做到。

    并且,介入溶栓疗法是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颈内动脉,造影确定栓塞部位后,再将导管继续插入血栓的近心端。

    再来,将尿激酶以50万-100万单位在30-90分钟内通过导管缓慢注射,充分发挥溶栓效力,局部药物浓度高,能迅速溶解血栓或建立侧枝,改善脑循环。

    术后还要配合抗凝、纤溶、常规治疗,使肢体瘫痪等症状好转并逐渐恢复正常。

    比起这些,这个办法还有一种更加致命的弱点。

    钟医说道:“其他都是能够克服的,但是,此法的适应症是脑血栓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病变位于颈内或颅内的主要动脉,临床产生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这个就极为苛刻了。

    即便是最大的宽限,溶栓时间也最迟不超过48小时。

    有临床实践证明过,发现有临床症状6小时以内的做溶栓疗效最佳,12小时效果亦显著,若超过48小时,近期效果根本不明显。

    这太苛刻了?这么破?”

    钟医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明显,超级高的时间条件、超级高的成本条件,以及不可替代的医疗条件,这些比起昂贵的医疗而言,更加的昂贵和不可替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问题其实是有答案的,最后也变成了没有答案。

    钟医的话让现场陷入了沉思之中。

    直到老人家问道:“是我在问你,还是你在问我?你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我来回答?”

    “这不是……这不是您老知识光,见识的多……”钟医连忙说道。

    却被老人家打断了钟医地说话。

    “见识的多又能怎么样?见识和知识是一回事吗?知识和为什么的只是是一回事吗?中医为什么快不行了?难不成和我们一直埋头苦读不思进取没有关系吗?钟医,刚刚我问你的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老人家摇摇头说道。

    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也没有标准的答案。

    人类可能终其一生,都不可能看见所谓的真理,人类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能触摸到疾病的本身。

    前面本来没有路的。过去的人走多了,于是就有路。

    但是,我们真的要一次又一次重复在已经铺陈好的道路上前行吗?这样虽然安全、虽然快捷、也虽然方便。

    可是,总要有一些人,要去面对那未知的道路,要去披荆斩棘,要去游过那深奥的海水,要去征服那高昂的山峰,要去到没有人去的地方。

    生命的禁区,需要有人去探索。

    “中风难以痊愈,最主要的是什么?”老人家在发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后,却没有做停留,而是继续问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