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梁上有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打得差不多了,他趁各方局势疲软之际出来横扫战场。

    是的,她到现在还觉得萧显重是在为某位王爷服务,大概就是被传身死的前五皇子。

    她能这么想不是没有理由的。

    她曾经打听过外面的局势,毕竟都打了好几年了,萧显重只写信回家也没有回来过,她总得打听打听,判断一下他到底是跟谁。外面所传的名声响亮的肃王和庆王,还有跟他们联手的一些蕃王,似乎跟她书中看到的情况并不符合,萧显重应当不是跟了他们。

    她也为此很疑惑,直到她又仔细打听了先帝有哪几位皇子后,很快就确定了一个最有可能的人选,那就是五皇子。

    五皇子据说是死在了江南,那就有可能是他在江南诈死,说不定还在这期间遇到了叶菁华,就在两人决定要杀回京城夺位时,皇帝死了,二皇子继位了,五皇子只能继续装死,暗中却通过朱应俭联络力量。

    她觉得这是现下最合理的推论,想不到她也会推论了,她还觉得挺骄傲的。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要是五皇子真的遇到了叶菁华,萧显重是不是也有可能跟叶菁华遇上,他不会变心吧?她要不要下次给他寄东西时寄点贴心一点的,不要老是寄肉干这种很实在却一点也不浪漫的东西。徐氏会托人寄东西出去,也会问她有没有东西要送,她便跟着送过几次。

    要不她多做几双鞋子,她纳的鞋底还算不错,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她力气大。纳鞋底这活不容易,她又用力过猛,每次线绳都会勒得她的手出现红痕,有时还会勒出口子来。她是真的用勒死人的力气在纳鞋底,幸好萧显重并不知道这个事。

    对了,她可以做个手套,这个还是有点浪漫的,家里有她这几年打猎积下来的皮子,用那个做手套最适合不过了。

    于是,萧显重在春末夏初天气正要热起来的时候,收到了何素给他做的两双手套,一双是兔毛的,看着他就觉得热,一双是皮制的。他收到时也判断不出是什么皮,只是猜这皮子的出处不会是那种小型的动物,也不知是不是她进深山猎来的。

    听说她常带着郭威进山,郭威这小子,可不要把何素往深山带才好。

    这手套不但萧显重有,郭义也有,郭义那双是郭威做的,做的有点丑,毕竟是他头一次做,还写信说是他用自己猎到的麂子做的。郭义那个高兴呀,儿子懂事了有本事,知道孝顺,字也写得不错,送他到乡下去果然是对的。

    不过他还是写信批评了儿子,男子做什么针线,他完全可以用卖麂子的钱请村里的妇人做,只要皮子是他猎到的就行了。

    虽是如此,他在军营里可没少显摆,这天也没什么事,他就叫了人到他的帐内,说是要看看新的弓驽做得如何。别人一到就看他戴着手套,把驽箭一根根挑过去,还问边上的人如何。

    他也不是头一次显摆他的手套的,有那老实的夸过一次实在没嘴再夸第二次,倒是五大三粗的毛副将最爱捧郭义臭脚,还是继续夸,用的还是老一套的词。

    “这是威少做的那双手套吧,真好,威少真是能文能武,做什么像什么。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子,我家祖坟一定会冒青烟。”

    “哈哈,也没这么好。”

    “有的有的,哈哈哈哈。”

    边上的人看不过眼,小声嘀咕了一句:“也不嫌热。”

    转头一看,站在他身边的萧显重也戴着手套,不由牙酸。

    萧显重的手套是他媳妇送的,他倒是没有显摆,只在别人问起的时候提过,别人却都记住了。现下也没有人再问他,却每个人都知晓他手套的来历,还知道他最近好像对麂子产生了兴趣,一直在问近山能不能猎到麂子,估计是想猎头麂子当回礼。

    啧,真酸。

    因为郭义的这双手套,原先军中关于“梁上有龙”的传闻也淡了。也有人问过郭义,传闻中的龙会不会就是他一直在等的真龙天子,郭义却一脸讳莫如深的模样,不知是不是太上老君又给他托梦了。

    什么真龙天子,什么太上老君,自然只是编出来骗骗世人的话,郭义初时听刘军师提起这事时,也是一脸为难。

    不过这等装神弄鬼的事,他行军时也不是没有用过,用来鼓舞军心时最是好用。就是看到有人还真的信了,他觉得有些嘴软。尤其是毛副将,这汉子瞧着挺爷们,怎地也信鬼神,竟还问他太上老君长什么样,害他还得一顿猛编。

    至于“梁上有龙”的梁到底是指的哪里,很快他们就能知道了。

    离濠州不远的有一湖,在南京和浙江相交处,端得是碧波千里、水天一色,为文人墨客所喜,古往今来留下不少诗词。他们常去的一端靠近南京,那一侧岸边有垂柳、有堤道,还修了湖心亭,植了荷花,风景十分宜人。不像南面那一侧,被所属地的几任知府划了好几块出来填湖造田,哪还有什么风光可言。(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也是前任知府倒霉,填湖造田也不是从他开始的,偏他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灾。后面的事也就那样了,知府被推出去顶了罪,那些归属于当地富户的田地也没有人敢种,百姓偷偷去种还会被官府处罚,渐渐地那里就成了一片荒芜的浅滩。

    离湖滩不远是一片山林,当地人称为太梁山。太梁山上原有一个道观,先前洪灾时,水淹过了道观,里面道士和在道观避难的百姓都遇了难,之后也没有人敢到这山上来。直到两年前,有一伙人到了这山林住了下来,之后这山上就越来越热闹,时常看到有人进进出出像是在修建房屋。x www.x m.x

    附近的百姓许久后才知道那里住的是一伙强人,里面有几个面熟的是附近镇上的。他们当然不会自称自己是山贼,也没说自己是什么寨,建起了许多屋顶后便把那里围了起来,还立了一个牌子写着“朱家庄”。庄子门口还常年挂着红色的招贤旗,也不知招了去做什么。

    村民们避讳的也有,羡慕的也有,无事却再也不敢在太梁山前面过,连去湖里打渔的也少了。

    他们不过,过路的商队还是要过的。

    ------题外话------

    本来是想用明朝的版图、官制的,后来发现有些地名还是得自己造,弄成现在上下够不着的有点尴尬。幸好是架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