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端阳节(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真和裴绪说的一样,说不过问就不过问了。杨素暗忖其中的故事。

    “裴卿,这两个月你辛苦了。”

    是啊,他裴绪天天忙得死去活来,睡里梦里都在想怎么处事啊。

    “臣只是尽本分罢了。”

    赵睿忽问:“我保的媒怎么样?”

    “臣不胜感激,您的恩情臣一辈子也不能忘记。”裴绪说。

    “少贫了。”他哂道:“裴尚书一来东宫,我就提了几句你的事。尚书没听出我的意思,向我透露了你不少的糗事。”

    “啊?”裴绪吃瘪后难堪,“家父严厉,请勿见怪。”

    杨素也想听听他的糗事,等太子说下文。

    赵睿笑道:“原来你裴弘徽也是好面子的人,罢了,给你留点面子。”他给了裴绪台阶下,“令尊是忠正之士,多说你几句也是应该的。”

    “臣向来听从家父教诲,不敢稍加逾越。”他一瞬间像是遇到了老父裴义直,站也不是,跪也不是。“您多和杨舍人说几句吧,不然他又干站着半天。”

    杨素心里激动,向他投去感激的神色。

    赵睿轻笑道:“罢了,罢了,杨舍人啊,你怎么看这次编纂史书?”

    张口就是编纂,看来周书成了当今首要的大事了。

    甲乙丙丁,经史子集。官修正史自然是重中之重的事了。

    “臣不敢狂言。谢阁老主持,挑选现下的文士,以周国史为基础,再结合实录,若有缺失的地方援有周以来史籍为据,不可谓不严谨。臣以为,史官当秉笔直书,不阿权贵。并以史为鉴告诫后人。”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裴绪笑道:“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杨舍人说的也正是臣所想的。”刚夸完杨素,又说:“光国史、实录还不够,那些诏令、奏疏、载纪等等,要添的,要补的,多的难以想象。要写立传的可不仅仅是那么一两个出名的权臣,凡是该写的,都要以史实为本,记述其生平,再加以评论。除此之外,还要载入国家典章、物产民俗、天文地理,这些又复杂繁多,怕一本书要费上数年才能出工夫。”

    他说的一点没错,谢周朝不过五十年光阴,却也有无数的东西要写。

    本朝设了史馆,以宰相监修。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学士、直学士协助编纂。另外若修本国史,起居舍人所写起居注也会交由史馆。

    如此庞大的工作,又是这么个要做到极精极细的活,他裴绪巴不得不去受苦。但谢衷倒好,一句话让他去干活了。

    “嗯,说的好。”赵睿又道:“以前你是崇文馆的典书,熟悉藏书阁的书籍。这次,你随着一同编书吧。”

    能得太子青眼有加,杨素是幸运至极的。

    “多谢殿下。”

    “端阳了,仲夏时节天热啊。等圣上回来,我也就清闲了。”赵睿不禁苦笑,“闲下了就去登终南山,清净会儿。”

    去登山定会带着一干人等,裴绪定然去不了。“您去登高揽胜,臣等带个菖蒲包,吃个粽子也就行了。”

    赵睿笑道:“端午的节礼,必定不少你们的。若是裴卿怕爬山累,大可直说。”

    上次裴绪爬山,走在最后不说,还像老人般气喘吁吁。他不胖不瘦,平时也没见身子骨有缺陷,没成想爬个山累成那样。

    “不会,不会。”裴绪汗颜,“登高而已,臣随您去就是了。”x https:/m.x/

    杨素背地里偷笑,原来他也有软肋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