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壮哉,忠武公!(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1642年11月,清兵七万余众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

    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清兵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清军,在杨柳青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

    在那个见了清军就逃的时候,别说是与清军交战了,就是不逃走、不投降便是大大的忠臣了。

    周遇吉敢于同清军交战,还能斩首数千,无异于蒙蒙暗夜中一颗极其闪亮的星,于是因功加太子太保、左都督。

    1644年2月7日,太原沦陷,原任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

    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后,又攻取了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十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

    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传说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宁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间建筑关城,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骑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宁武关地势险要,李自成自然志在必得,史载此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惨烈。大顺军因为在明军火炮猛烈的轰击伤亡较重,曾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宣传攻势希望迫使周遇吉投降。

    明军火药即将耗尽的时候,一些将领也曾劝说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但被“一军皆忠义”的周遇吉断然拒绝。

    于是在城内设伏,出弱卒诱敌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他手下的将领们一再坚持,大顺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大顺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

    大顺军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在身中数箭被大顺军生擒后也仍然破口大骂不愿屈服,大顺军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

    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官邸私宅),登上屋顶向大顺军放箭,全部被大顺军烧死。

    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

    城破之后,大顺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百姓被杀者甚众,这也是李自成的一个手段,若是投降只杀贪官污吏;若是不投降,全城皆屠戮。

    但据守武宁关杀敌七万余的战绩,谁人能敌?

    只可惜这个时候的明帝国既没有派援兵支援(根本无兵可用),也没有运送补给,让这支骁勇善战的孤军,饿着肚子走完了最后一程。

    而也就在三月一日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

    三月初八日,大顺军至阳和。

    三月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八日,大顺军攻进明京师西外城。

    三月十九日,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明京师彻底沦陷。

    这便是明朝整个灭亡的经过。

    可以这样说,李自成除了遇到周遇吉抵抗了,根本没有遇到其他大的抵抗,其他文武大臣,皆是望风而降。

    甚至李自成在宁武关久攻不下的时候,曾一度准备撤回陕西,要不是死的人太多了,手下的将士杀红了眼,有可能历史真的就从周遇吉这,就从这宁武关改写了。

    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

    后世之人常说明亡于东林文臣,但谁能说这些望风而降武将就没有一点责任?

    在那个投降保命、献城富贵的时候,周遇吉可以说是少数几个既有能力又心怀忠诚的明臣,其他人与之相比,真的是米粒之辉,粗鄙不堪。

    虽然周遇吉已经逝去,但是他的美名至今流传,在武宁当地,还可以找到周遇吉和妻子刘氏的墓葬,朱慈炤在前世经过此处的时候,还曾去凭吊过。

    壮哉,我大明周忠武!

    求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