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米芾的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而且,中间都没有刷浆,平常是看不出来。但是滴上油渍之后上面的画纸略有膨胀。而后面的平板纸由于比前面的画纸厚实,反而没有变形。

    造成了上面的画纸轻微变形,带动整个画纸都离开了后面的平板纸,略显松动。

    看这裱工不难看出,这是于叔自己动手裱的。

    孙叔戴上眼镜,用刀片把裱好的画纸轻轻划开一个口,这个口只能放进一个壁纸刀的刀尖,然后用壁纸刀的刀尖轻轻的把上面的画纸挑破露出后面的平板纸,果然和猜想的一样,没有刷浆。

    然后,孙叔又让赵轩找来镊子。用镊子捏住挑破的部分,慢慢的撕开。

    当上面的画纸全被撕开以后露出了里面全部真容。

    平板纸上面规整的摆放着三张真空包装的纸片。三张纸上都有字,最多的一张三个半字,最少的一张一个字,还有一张两个字,一共六个半字。

    六个半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八面出锋”。这六个字应该是出自一幅作品之中。但是周边都有被火烧过的痕迹。至于为什么这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孙叔戴上手套,拿出放大镜仔细的看起来。而一向急躁的赵轩,这次却是出奇的稳重,好像知道些什么似的。

    叶辉也拿出放大镜仔细看着只有一个字的那张纸。这个字是个“雾”字。

    这个字给叶辉的感觉就是有点倾斜,是的。不是中正而是带点飘逸的倾斜。

    虽然有点倾斜但是看上去很是自然,洒脱。

    再看纸张,平滑紧密,光滑油亮。这应该是生宣纸。看到这里叶辉脑海里浮现出三个字“澄心堂”。不错,根据传承的经验这应该是澄心堂纸。

    叶辉心里一惊。敢用、能用这种纸写字的人都不简单!不用说不是御用就是当时的名家。

    因为最早的澄心堂纸为宫廷专有专用。谁专有专用不言而喻。而后来敢用这纸的无不是当代大家。

    据说,刘敞送了十张纸给欧阳修,欧阳修那么有学问的一代文豪,却做了首诗说,“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意思是说,虽然有澄心堂纸了,但是谁舍得在这上面下笔书写呢?

    欧阳修是在起草作宋史的时候,才动用澄心堂纸,可见其慎重的程度。

    用这种纸,再根据其字的风格,不难猜出这几个字的作者是谁。

    半个小时后,叶辉和孙叔已经轮流看完了这几个字。

    但大家都是面容凝重。因为大家心里都有猜测。但是,如何去证明自己的猜测挺难的。

    因为鉴定字画一般从名款,题跋,印章,鉴藏印,纸卷、绢,装潢,著录等七个方面来判断。

    但是目前有的只有纸和笔法也就是风格。

    就纸而言可以去做碳十四鉴定可以断定纸的年代。但老纸新用在行里也不为奇。

    再就是笔法这点确实很重要。也有很多人说,笔法很多都可以模仿。最有名的是刘墉,他的三个老婆都是模仿刘墉的高手。但是,行里真正的大拿还是可以看出其中区别的。

    就他们三个人而言,还达不到让行里人承认的高度。

    “行了,你俩也别为难了。不错,这确实是米芾的字。

    想不到当年那把大火并没有把这幅字全部烧掉。”

    原来,以前于叔也是开古玩店的。那一年,于叔收了一幅米芾的字。高兴的于叔广邀圈里人前去鉴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