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孙叔的考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成的锈色。

    然后就是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的表面,用鼻嗅手。叶辉一边说一边演练起来,把手放在鼻尖嗅了嗅,没有铜腥味。

    再就是,用手掂量青铜器,有压手感,没有飘忽感,当然,这全凭个人感觉。另外还可用手敲击青铜器实物,听其声响。

    在这里我就不敲了,我怕赵老哥打我。叶辉见气氛紧张讲了一个冷笑话。

    晏茹韵赶紧道“没事,敲吧,我看不管真假,我是拿不回去了。至少你敲一敲我还能听个响!”

    叶辉对犯了中二病的晏茹韵实在没什么办法,只好闭口不言。

    你说这些只能断定这是一件早期的青铜器,你是如何断代的?孙叔接着问道。

    我是根据青铜器的花纹和款识来断代的。

    夏代青铜器花纹简单,商代青铜器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青铜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青铜器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青铜器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青铜器精细。

    而这件云纹五柱器上的双勾云纹是典型的,西周中后期的纹饰!

    那时候人们已经已经能够打败所有的动物,已经对动物不再有畏惧感。所以逐渐没有了动物图腾纹饰,而典型的就是双勾云纹。

    说完后,叶辉又说道“小子不才就只能说到这里,还请孙叔您斧正。”

    嗯,说的很不错。叶辉你指出的关键点都很对,但是不成体系。你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你的一个短板。

    记住我们行里人,任何一个小的短板都可能会被上眼药。

    叶辉心里也知道,自己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虽然接受了传承,但是那个年代哪里会有系统的书籍让你去学习,所有的都是经验之谈。用行里的话说,自己这种就是野路子出身。而现在行里面很多都是科班出身,是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的。

    我就再给你补充几点。

    首先夏商周时期与后代的铸造工艺不同,留在器物上的铸造痕迹也不同。

    夏商周主要采用范铸法,器体上留有范线,有时夹有垫片,细部花纹棱角细腻圆滑。而现代或用翻砂法,则粒粗胎厚;或用失蜡法,则没有范线。从铜质上来分析。早期青铜器的质地为青铜质,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又由于早期的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经过长期腐蚀,已发生化学变化,铜质已糟朽,因此,早期的青铜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的伪器重量要轻,有经验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伪。这一点你说的很对。

    再就是通过表面的锈色。青铜器表面锈色是经长期腐蚀而自然形成的,致密而有金属光泽,与器体是连为一体的。尤其是铜锈已渗入器物内部,渗入花纹或铭文字口之内。

    而后期的表面锈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蚀法作成,其特点是很薄且浮在表面。而厚的伪锈一般是用漆调颜色作成,灰暗,呆滞,既没有金属光泽,又没有层次,浮于器表,疏松,易脱落,而露出新铜地子。

    再就是从器形上来说,中国古代各类青铜器的形制是有一定之规的。如被鉴定者器形不符合古代的规律,则有可能是伪作。

    第四,真器的花纹及铭文自然而生动,风格古朴、生动。而伪器则呆板、软散,无生气。

    说完之后孙叔看着叶辉迷茫的样子,开口道“叶辉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没有,没有只是突然之间有些感想。以前我觉得这行只是自己的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现在却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哈哈哈,你小子现在有那么一点意思了。何为收藏,就是凭眼力、实力和机遇收购进来,藏起来慢慢的欣赏和琢磨她的学问,享受古物的历史沉淀和流传经历。那些谋物贪财和暴殄天物的行为,都是非收藏人所为。可谓: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你小子现在这个年纪就有了这种感悟,真是让我有种老了的感觉。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跟着师傅后面吃泥巴来。看来真是老了,不服老都不行了!

    这话说的有些颓然,感觉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轩赶紧说道“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还能是什么事,还不是典当行的事情,现在这个社会有人、有些事,看不懂了。行里的规矩在利益面前都得靠边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