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京八件的由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地炉子不暖和,有时候还会冒烟啥的

    叶辉也不关心这个,只是随意的打量起屋里的摆设。

    这店主一看就是一个老光棍,屋里一点女性用品都没有。

    倒是五儿很是识货的拿起桌子上的点心,献宝似的跑到叶辉面前对叶辉讲:“哥哥哥哥吃这个,这个跟以前刘爷爷做给奶奶吃的是一个味,可好吃了。”

    叶辉随手接过五儿递过来的点心直接就丢了嘴里了,本来想着不就是个点心嘛,能有多好吃。

    叶辉上次被这店主“虎”了以后,还特意回去查了查这“京件”的出处。

    原因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二任皇帝明穆宗,是个零食控,尤其喜欢各种糕点果饼,某天闲暇之余,穆宗皇帝突然有点犯馋,就把“甜食房”的主管召来,甜食房是当时专门负责给皇帝做点心的。

    穆宗发话了,现在哪种糕点最流行、最好吃,统统给我端来吧。

    “全上来”这可有点儿难为人,不过这位甜食房主管相当精明,认真揣摸了一下圣意反正搞出花样,显出很丰盛状,让主子满意开心就好了。

    没过多久,一盘精巧的果饼就端上来了:一共有种花样,每个表面都印着“福禄寿禧”的红样,品相吉祥,入口也香甜,穆宗吃了果然龙颜大悦。

    据说,征服明穆宗的“件”就是今天“京件”的鼻祖,到了清朝,糕点方子流落民间,于是平民百姓也能吃上宫里的点心了。

    实际上,北京这些“御膳出品”的糕点,论起源头来几乎都是民间的“仿货”,明穆宗在没即位之前,经常派人到东长安街买零食,做了皇帝之后,还对街头的美味念念不忘。

    甜食房深谙皇帝心意,便到那些糕饼店“卧底”,偷学制作方法,又花费不少银子采购原料,仿制了一些出来,皇帝都能很专业地品尝出每种的出处,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御厨们,这些高价点心,在街上5文钱就能买到。

    只是令叶辉没想到的是,这五儿递过来的点心居然如此美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其实叶辉查的“京件”的出处也不假,但是他也太低估了当时皇权社会皇帝的地位,要是说那些糕点的配方真的跟民间的一样那可是欺君之罪。

    给皇帝吃的那些点心不论是从配方上还是从选材上都跟民间是大不一样的。

    就说慈禧最爱吃的“珍糕”,就是用人参、茯苓、莲子、薏仁,山药等种补益性药物制成糕点,做工精细,香甜可口。

    搁在以前普通人家哪里会用人参、茯苓这些名贵的中药材做成糕点。

    而且不仅仅是配方用的这么珍贵的中药材,而且从选材上也得很用心,就拿这个人参来讲。

    给皇帝吃的人参必须是大家梦寐以求的野山参,重点在芦头上的芦腕,就是芦头上的小坑坑,一般说栽培的一个芦腕是一年,但年岁长的野山参好多年可能才一个芦腕,芦头越长,芦腕越多,年限越长,皇帝一吃顿,可能就是人参几百年的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