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烙饼神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初年的某天,一位官员闲来无事,去附近的市场上闲逛,途径某个小摊前,他突然发现了一件精美的青铜器。于是他指着这件东西,问旁边的店家:“店家,你卖的这是什么物品啊?”

    商家连忙起身作揖,答道:“回这位官爷,这是小人从某处废墟中捡到的青铜盘,小人看它做工不错,就拿出来卖几个小钱。”

    官员满意地点点头说:“嗯,那这东西多少钱啊?”

    “回官爷,二十两银子。”

    “随地捡来的就敢要这么多钱!我若将此事禀告上级,你这条性命只怕都保不住。”

    商家吓得一激灵,慌忙跪倒在地:“官爷开恩,小人知错了。”

    “依我看,这东西也就值个五两,我买了你的东西,自然不会将此事透露出去,你看如何啊?”

    “是,小人遵命。”

    官员随即给了商家五两银子,高高兴兴地把青铜盘拿走了。

    这位拿走青铜盘的官员名叫李顺甫,这个人在历史上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他买走的这件青铜盘可是大有来头。

    这件青铜盘的真名叫兮甲盘,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兮甲盘的主人尹吉甫是《诗经》的编纂者,被后世称为“诗祖”。他在兮甲盘上用133个字,刻下了西周时期的周宣王的生平事迹,对研究西周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顺甫将这件兮甲盘带回家,他的家人看它的器型与饼铛相似,于是就将兮甲盘上的底足折断,用来烙饼。

    不久后,李顺甫的上司——元朝宰相、大书法家鲜于枢在他家中发现并收藏了兮甲盘,还将此事记录在了他撰写的《困学斋杂录》中,兮甲盘这才得以逃脱被彻底毁坏的厄运。鲜于枢去世后,这只兮甲盘又经过多位名贤收藏传递,并在清朝初年被收入到官府库存中。直到清朝末年,兮甲盘又辗转来到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中。

    此后,兮甲盘就不知去向,只能在陈介祺、吴大澂等人的拓片看到这件青铜重器。

    李家人对烙饼倒是爱得深沉。只是叶辉看到这个故事后不免纳闷:要烙饼不能去买个饼铛吗?元代应该是铁制品的天下了吧,铁锅不是更好,干嘛弄个铜的(说不定还有铜锈)?随随便便淘过来的古董就不嫌脏吗?

    这些问题……叶辉当时也没什么研究。只能认为西周的这个青铜盘,大概跟元代的烙饼神器大概长得还挺像的——当然是敲了圈足之后。

    叶辉看着这口“平底锅”,心里忍不住感叹:“这不会就是鼎鼎有名的‘烙饼神器’吧!”

    要是这真是那烙饼神器,今天在这摊位上见到或许就在情理之中了,看样子这“烙饼神器”的造型不仅符合元代锅的造型,就连现代人对锅的认知也符合。

    这“百年传承”确实是个楦头,但是说的不是鸡蛋灌饼,说的是这口“平底锅”吧!

    要是摊主真的这样想,那他的广告语可就写错了,应该是千年传承才对。

    叶辉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非常迫切的想知道这口“平底锅”到底是不是大名鼎鼎的烙饼神器——兮甲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