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细说“毛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这时候叶辉的电话响了,叶辉一看来电显示有些无力的拍了拍脑袋,居然把晏如意这家伙给忘了。

    叶辉接通电话,没想到晏如意已经知道叶辉出院了,只好很含蓄的嘱咐他这件事情暂时先停止。

    晏如意虽然不明白原因,但是听说是书记亲自接的叶辉也没有多问,只是让叶辉安心养伤,有时间再去看他。

    叶辉他们来到一座有士兵士兵站岗的大院门外,检查过证件之后就放他们进入了。

    这算是一个大院吧,每一家都是独立的小别墅,时不时的还会看见一辆辆的政府牌照的汽车经过,这想必就是京都各位领导的家属楼了。

    叶辉被小张掺着,感觉整个身体都被他提了起来,有点尴尬的说“张哥,我能行,能行。”

    小张倒是难得的有些脸红,走进屋里夏锵介绍说“本来要安排你去周老那里住的,考虑到阿姨放假了,所以就安排你到这里住下。”

    “还有就是周老特意交代给你带了一些书,已经放在你的屋里了。”

    叶辉什么也没说,但是全都放在心里面了。

    因为夏锵也有事情,将叶辉安排给阿姨之后也直接离开了。

    剩下不怎么爱说话的了周老的近况以后也就没了话说,叶辉找了个休息的借口回到自己的房间。

    一回来叶辉就迫不及待的打开行李箱把那个茶杯拿了出来。

    由于叶辉并没有这方面的传承,仅靠后来在周老那里学来的知识,鉴定起来有些费劲。

    叶辉觉得这应该是一件最早的那一批毛瓷,这个上面的编号是12号,叶辉也不知道当时12号杯子是派发给了哪个领导。

    但是不管怎样,这只茶杯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一般的这种茶杯哪件不是被当作传家宝一样的留着,也不知道这件茶杯是怎么流落在外的。

    要知道这可是新华国成立以来烧制的,并没有经过战乱的洗礼,而且,当时能够配发这种茶杯的绝对不是一般家庭。

    要不是叶辉在周老那里看过资料,叶辉还真不一定能够看出这个毛瓷茶杯的来历。

    不要说第一批的醴陵毛瓷,就是后来醴陵制作的最后一批毛瓷也斤少存世。

    据说1974年秋天,82岁的最后一次回湖南,并在长沙住了114天。醴陵也在这期间接到最后一批毛瓷任务,瓷器将用于当年的寿宴。为此,群力瓷厂动用了所有的精英,制作过程中一切的保密措施都很严格参与人员要经过好几轮的政治审查,配方的单子只有3个人知道,厂里还专门设置了试制车间,只允许参与项目的人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碎片都要进行登记,防止瓷器流到外面去。

    据周老资料里透露,这批毛瓷有碗、碟、茶杯、茶缸、鱼盘、烟灰缸等,当时制作了121件被挑出,参与人员每人发了一件作为纪念,其余的则当着所有人的面打掉了。

    从1958年开始,到1974年结束,16年内,醴陵为烧制的生活用瓷达15多件。但当中的大部分都收藏于韶山的纪念馆和京都丰泽园。流传到社会上的醴陵毛瓷,少之又少,约2件左右。

    不难理解,它为什么能在拍卖市场上不断创下高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