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和孙叔的较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满意了。由于皇帝的审美格局,“黑、大、圆、光”的馆阁体大行其道,然而刘墉的书法不与时俗同声,远涉前贤,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非常的乾隆赏识。

    所以为了拍乾隆爷的马屁,朝廷内很多的官员都向刘墉讨要书法,搞得刘墉不慎其烦,但又不能不给。

    所以,刘墉的三个小妾为给老爷分忧,就大肆模仿刘墉的字,并盖上刘墉的章送给那些官员。

    据传闻刘墉的小妾仿刘墉的字,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许多当时的书法大家都傻傻分不清楚。

    至于,那些没有能力向刘墉讨要书法的只能到民间买些别人仿的用来充充门面。

    所以,现在刘墉的书法存世的虽多,但几乎全是赝品。

    而这幅刘墉的字帖,叶辉认为是真品,是刘墉亲手书写的字帖,

    这幅刘墉书法字帖可以说是,原装原裱,高丽纸,行笔圆润结体紧密,真迹无疑。书写内容是“二十日黎明渡江江平无波少休仙林寺寺僧为开馆设汤饮遂买小舟出北关...”应该是<入蜀记>当中的一个片段。

    叶辉收起这幅字帖,拿在手里,打算作为自己挑选的第一件物品。叶辉又接着看剩下的字帖,无一例外全是赝品。

    再转身看起了剩下的明朝家具,这次叶辉看的非常小心,毕竟这帮骗子的造假手段他是见识过的。

    最先看的是那张方桌,这是一张紫檀木的方桌,具有典型的明代家具特点,造型简洁明快,稳重大方,无雕刻装饰。叶辉重点看了看有没有拼接的痕迹,因为明朝的家具是家居用品,是被用来使用的,所以会有一层包浆包住以前的拼接处,而新的就没有包浆包住,即使是有也是后期认为制作的,并不自然。

    看过以后,叶辉微微点头,虽然有一处新的痕迹,但是并不是造假导致的,而是因为使用中被损坏了,补充上去的零件。

    这件也确实不错,叶辉感觉如果没有刘墉的字帖,自己或许就会选这个方桌了。至于那两个圆凳,叶辉当时就看出了有拼接的痕迹,只是没有往造假方面考虑而已。

    剩下的还有两个瓶子,是古代插花用的胆瓶。胆瓶是长颈大腹的花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

    叶辉打眼一看就知道是赝品,因为叶辉入眼看到的那个胆瓶火光太盛,不用再看也知道是赝品。

    火光就是釉面上的浮光,新瓷器非常明亮,而古瓷因年代久远则温润似玉。

    叶辉又接着往下看了看—我去。王伟真是个人才,就连骗子吃饭的碗碟都给划拉过来了。

    虽然划拉来了,叶辉却并没有打算上去研究,因为骗子即使再奢侈也不会拿珍贵的古玩当餐具不是。

    叶辉最后,看了一眼剩下的物品,大多都是一些一眼假的物件,实在是看都懒得看一眼。

    叶辉拿着刘墉的字帖,就往车库外面走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