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默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要跪服在他人脚下讨生活?”

    孟红羽没好意思说,老齐国公所过的日子委实憋屈,亏得他这一脉自诩聪明投奔了大魏,还以为能趁机成事,一雪前耻,结果就混成了这个样子,竟然还有脸面在自己的跟前迁怒无辜。

    还不如那齐三皇子和齐五皇子,索性就是不向人低头,就算是斗败了,起码人家从来都是堂堂正正的齐家后人,从没向过别人跪拜低头。

    “老国公爷可以好好想想,眼下盛京空闲,机会难得,若是等着那位坐镇金銮,怕是这一辈子都只能看人脸色生活……”

    “民女连同我姜国皇上,等老国公爷您的好消息。”

    孟红羽身姿挺拔,朝着老齐国公拱了拱手。

    老齐国公怒气冲冲的朝着门外走去,可是在临踏出大门的时候,却是顿住脚步,微微侧身看着举止端庄的孟红羽,“来人,奉茶。”

    孟红羽微微一笑,“谢过国公爷。”

    ——

    青州。

    余有问和宋濂易在经过数日的折磨,总算是慢吞吞的到了青州边界,还未等着余有问去同自己的姐姐打着照顾,便见着两人前进的方向竟有数次路过的队伍分散着朝着沂州的方向前进,虽然,对方的行动已经很隐秘了。

    但却瞒不住自小混在军营当中长大的余有问的。

    余有问当即紧张起来,“宋大人。”

    宋濂易探出了头,目光顺着余有问的视线望去,也是跟着蹙紧了眉心,“余将军。”

    “恐怕青州边境要有什么意外,您先稍稍等候,若是有何危险便能先躲藏起来,容下官先去前方探听一下是不是有何异常事情发生,然后再回来回禀大人。”

    “好。”

    “万事小心。”

    宋濂易不敢懈怠,只是心里面揣测不确定到底要发生什么事情。

    在外驻军除非受到秘密调令,否则是绝对不会轻易的离开自己的驻军之地,不然,便是要被判为谋逆论处,青州是余家将军在驻守,不至于余有问这个余家嫡子还不知道情况。

    这事儿处处透漏着古怪。

    眼见着余有问骑着骏马,身影迅速的消失在了前方,宋濂易的心里也跟着忐忑起来。

    “宋大人,咱们是继续走,还是先在这里稍作休息,等着余将军回来之后我们再行出发?”

    他们走的是官路,危险倒是不至于,不过,随行的书童还是习惯性的询问宋濂易的意见,毕竟,宋大人只是看起来文弱,可头脑却是顶梁。

    宋濂易想了想,“继续走吧,正常速度,不用快也不用慢。”

    “越到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是越着急行事,怕是越会被人注意。”

    “是。”

    书童点了点头,便重新坐回到了马车上,挥动着马鞭赶路,然而宋濂易两人还未行走多远,只听得远方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越来越近。

    而前来的人,并不是余有问,而是一位身穿铠甲陌生的面孔。

    “吁——”

    那人眨眼的功夫便将骏马停靠在宋濂易的马车旁边,不等宋濂易和那赶车的小书童反应,便直接纵身一跃到了马车之上,更是不顾两个人的反对和阻拦,直接将宋濂易从马车里面给抓了出来,扛在了马背之上。

    “驾!!!”

    那道身影来的匆忙,也走的迅速,连反应和应对的时间都没有。

    小书童站在原地面色焦急的打转,“哎……你是什么人啊!”

    “抓我们大人要做什么啊?”

    “大人……”

    “大人……”

    “来人啊,救命啊,抢人了——”

    小书童哪里见过这种光天化日强抢民男的事情,完全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去应对。

    宋濂易也没好哪去。

    他自小便体弱多病,那唇红齿白看起来也不是因为容貌太过出众,只是因为身体虚弱才会看的脸色苍白,若不是因为身体不好,他也不会去选择乘坐马车出行。

    可这突然出现的人不由分说的便直接将他给托在马背上,又是一路疾行,宋濂易的身子都要被颠簸的散架了,偏偏那骑马的人力气大的惊人,一边挥动着马鞭一边还能紧紧的扣着宋濂易,竟让宋濂易抬头看看到底是谁绑架了自己都成了困难。

    余有问后知后觉的出现,拉住了那焦急不安的小书童,安慰道,“没事,你们的宋大人很是安全。”

    “家姐亲自护送,在这青州之内,应当没人比宋大人更安全了。”

    余有问一脸轻松,还以为当真是大魏发生了什么大事呢,结果刚追了过去便遇到了自己的姐姐,她的姐姐听闻他竟然走了这么久才慢吞吞的到了青州,二话不说,当即挥动着鞭子过来接人,想起来一向性格不紧不慢的宋大人那般窘迫的样子,倒是有些好笑。

    “家姐……”

    小书童呆萌的看着余有问,对于他口中的那两个字更多的是敬畏……

    这几年大魏的边境一直都不安分,大魏经历了那诸多的事情,周边的小国都觉得高长乐并无可用将领,可是没想到,青州突然杀出来一支队伍,战无不胜。

    将军便是余家的长女余慧如,副将则是一个不出名的沈青山。

    这两人披荆斩棘,以雷霆之势平定了青州附近的番邦,并且还给其他方位的番邦各自寄去了一份贺礼,至此,再没有人敢轻易挑衅大魏了。

    哪怕是身在书阁,陪伴在宋濂易身边这样的书童也是听闻过余大将军的名号,巾帼不让须眉,再度在她的身上体现。

    “余大将军亲自过来接我们宋大人啊!”

    小书童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但很快,便调整好了自己,跟随着余有问一起追着余慧如的方向过去了。

    宋濂易不知道自己在马背上究竟颠簸了多久,只觉得头晕眼花之际被人拎着衣领重新回到了地上。

    “好了。”

    “这样不就好了吗?”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