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忠臣义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事情简单,但凡是当这个协理的,谁在军中没有几个亲信?只要他们愿意参与其中,这件事自然也就成了。”

    确实,在官场在闯荡这么多年,他们又岂不知道这一点,谁都会有几个心腹,只要让他们把兵领进来,那么一切自然也就好办了。

    “只是,这,这么做,会不会太过、太过……”

    “太过什么样?这个时候,可不是说什么妇人之仁的时候,他姓张的没有给咱们留活路,咱们要是不拼死一搏,非但性命难保,恐怕就是大明江山最后也得落到他张居正的手中,他张居正就是我大明的王莽!要是不断然行事,我等又岂能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天下!”

    任何时候,“大义”都能让人们为之激动,这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更是在人们心中燃起了冉冉的斗志。其实,现在众人也都很清楚,如果他们想要自保,或许这是最后的选择了。

    只不过,很快,他们就从如何“清君侧”的问题上,在那里讨论起了将来皇位继承人上。而这个问题刚一开始讨论,就显得火药味十足。

    “要是没有藩王宗亲起身牵头的话,只恐怕难以让天下人信服!”

    立即又有人指出了想要做成这件事的另一个需要解决的事情。

    “是啊,应该有藩王宗室牵头才是!”

    当大臣的当然不能够“清君侧”,但是要是有藩王牵头的话,这件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毕竟当年成祖皇帝不也就是这样起家的?

    既然当祖宗的可以这么做,那么当子孙的同样也可以这么做。至于他们这些大臣,不过只是……听命从事而已。

    在史书上绝对不会落下他们是“乱臣贼子”的字样,电视有什么罪名,那也是当皇帝的那个人来担。

    “不,应该先废昏君,再拥立新主。”

    “即便是如此,也应该先定下新主的人选。”

    “可是,今上无子,且世宗一系,只剩下了今上一脉,这新主又该选谁?”

    “按道理自然应该是益王,他是宪宗第六子,当年世宗在武宗驾崩后继承大统,不正是因为兴献王是孝宗的的弟弟,是宪宗第五子,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明祖训,按理应由宪宗第六子益王系继承大统!”

    “可是益王朱翊鈏已经年迈,是不适合继承大统的。”

    “荣王宽厚仁德,亦是合适的人选。”

    “荣王也不小了……”

    “那就衡王吧。”

    “衡王……他的年岁也不小哇……”

    这个提议又被人反对后,众人无不是一阵哑然,因为除了这三位大王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更合适的选择了。

    尽管宪宗有十几个儿子,可是封国的除了兴献王一系是帝系之外,也就只剩下几下益、衡荣三藩,其它像岐、雍、寿、汝、泾、申几国都因为无子而除国,自然的除非了他们三藩之外,再往前找,也就只有宪宗他叔叔那辈也就是仁宗皇帝儿子那辈封藩的宗亲里寻找了,这未免也太远了。这都是想隔几代人的仁宗皇帝帝系了,这显然无法说服天下人。

    可问题宪宗世系的这几位都不适合啊。年龄太大,不好掌握啊!

    恰在这时,有人于一旁轻声提醒道。

    “依老夫看,衡王之孙虽然刚满三岁,可却素有神童之名,且性情温和知礼,实乃是新主之选。”

    好一个温和知礼。

    好一个素有神童之名。

    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神童?是不是温和知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只有三岁!

    三岁的皇帝……

    这意味着,在将来的十几年里,他们都有机会把持朝政。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法律。让大明朝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这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先前这一个人选那一个人选大家都觉得不合适,可是当这么一个人选被推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他不合适。

    年龄太小不是问题。

    正是因为年龄小所以才容易掌握。

    “可是,他年龄这么小,又怎么可能站起来做那件事情呢?”

    “他是不可以,但是他爷爷他爹都行。你们就没有听说过功成身退这个词吗?这几十年的书都读到什么地方去了?”

    终于,在这间密室之中,密室里的人们终于达成了共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