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董卓回长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安置的大宫殿要比他从小住的地方要好得多,董卓并没委屈他,他定时上朝,可以随意和群臣百官聊天,可不是就是皇帝该干的事情吗?

    至于那些羌骑欺凌官员的事情,当然有不少,也只限在低级小官员身上,刘玽哪里会知道。

    跟着董卓历经艰辛,来到成都后,他并没觉得自由多少,发而因为嫔妃们抱怨生活条件艰苦,觉得皇帝尊严受到损害,可见不着躲起来的董卓,他也只能让刘备去改善条件,然后就觉得刘备真的很好用。

    张易给董卓的信使,当然没有人敢阻拦,没有波折就见到董卓,里面是一封长信。

    张易从天水之战开始追忆,双方不谋而合,一起反攻西羌人,结下深厚的战友之情,因为自己要忙于征讨边关,才请董卓辅助皇帝,就是因为董卓讲义气,重诺言,不会辜负朋友的信任,然后就是一桩桩一件件小事的回忆。

    最后说,董卓陪皇帝牧狩西南,积功被封秦王,可喜可贺,现在长安城宫城已经重新修整,上林苑秦王府已经被打扫干净,秦王也该劝说皇帝停止征途,回转京师。

    然后张易话锋一转,言明皇帝和董卓必须回来,其他人就去留随意,如果四个月后,还没有到长安,张易就会亲自去益州,劝说皇帝回京。

    董卓躲在益州,就是躲张易的,见到张易的信后,知道回长安性命无忧,那当然要回长安了,手下羌骑并不喜欢成都,不仅时刻在益州兵锋威胁之下,居住条件要比上林苑差多了。

    董卓交待的话只有一句:“骠骑已经把长安和上林苑打扫好了,请皇帝和我回长安居住,你们愿意就跟着,不愿意就留下吧,这里也是大汉地盘,也需要人才建设。”这是张易的原话。

    董卓当然知道什么意思,就是这些官员最好都留在成都,想跟着皇帝的就带回来吧。

    董卓是强带着他们来益州的,既然要带他们再回长安,除非身体不允许,高官都愿意回长安,反而是那些低级官员愿意留下来。

    他们大多是太学生,也是最恨羌骑的人,那些大官都有家产,在上林苑有人伺候,来益州都是坐车的,他们却是走来的,到了这里后,主动去帮益州干活的也是他们,就是要摆脱羌骑。

    现在哪里还愿意跟着羌骑,再经历第二次的艰难历程,留在益州做官很好。

    回程时,四万多羌骑簇拥着皇帝,和为数不多的官员,要轻快多了,尤其到汉中后,道路已经改善了很多。

    汉中王刘备一万多将士有三千多愿意跟他去长安,心腹幕僚都在,见到汉中境内的江东军人,全都百感交集,虽然汉中不归他了,但是有王位就行,到了长安后,最好当然是跟着皇帝做京官,其次放出去当州牧,最不济就是被张易送到青州,有王位在身,和先帝那些小孩子就是同一等身价。

    过汉中后,长安的路就更好了,沿途不时就遇到江东商队,并没有军人护送,见到大军路过,都提前避在道路边一片片空地上,这些荒山野岭中的宽阔之处,已经被平整后盖了建筑,成了商路的驿站,有专门的商队来送粮食这些必需品,其他商队不要带很多粮食,只需到这里定时补充就行。

    沿途已经和几年前完全大变样,一行回长安的人都对长安充满憧憬。l0ns3v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