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会稽医学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昌已经绕了一圈跑了,连照面都没有。

    以曹节的势力,无论州里,还是附近郡里的军队,都能调过来围剿他,因此许昌相信附近会有朝廷大军来围剿他,才让张易疑兵之计生效,原来有曹节阻攻,难怪这么简单就赶走了许昌。

    想想许昌贿赂曹节才当上护道卫,张易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咬曹节,难道去了洛京后,根本没见到皇上?根本没当上护道卫?他白欢喜一场,才想弄回自己的贿赂?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有东汉名医出现,留下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加入平东军,不过你虽然懂医术,却无法上战场,也无需上战场,这些士兵刚刚训练好,马上就要进山参战,军队接战就会受伤,伤员都有人送回来养伤,我们这里急需郎中,你得留在这里,帮忙救助伤员。

    他们帮你杀敌报仇,你救他们性命,也算找许昌报仇了,和你亲自上阵相比,你留在这里,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

    “你留下来建医馆,我就答应你,一旦抓获许昌,我会交给你亲自动手杀掉,就算抓到的是尸体,也会拿来首级,先祭奠你兄弟,再传檄送往朝廷。”

    经过张易三寸不烂之舌一阵忽悠,再加上确实无法去战场,华佗终于答应,留在会稽建立医馆,救助伤员。

    句章这里是许家大本营,被裹胁走的民众最多,现在句章成了平东军的后方基地,对这里实行军管,句章这里的人也知道原因,并不敢反抗,谁让这里跟着许昌走的人最多?

    阳明宫直接被张易改成医馆,全部交给华佗,这可是很大的地盘,华佗练练道谢:“不需要这么大地方的,能有个小铺面容身就行。”

    “哈哈,你听我安排,医馆我包你满意。”

    留住华佗,还不深刻挖掘他的医术潜力,怎么对得起后世十几年读的书。

    张易嘴里说的是医馆,其实是建医学院,按照后世规矩,分好科室,招点医生来坐诊,再送来一批半大孩子跟着医生帮忙,顺便学习医术。

    华佗当然是院长兼学术带头人,一般小病不需要他动手,跟着看看,给学生讲解教学就行。

    有现成的场地,再有张易出面邀请,很快就找来四个郎中,还有两个中年稳婆,医学院的主要骨干就有了,随后张易去海岛,亲自挑选五十名自己亲自启蒙的孩子,送到医学院里,再从魏家庄户中,找来十几个十三四岁的丫头和十个年轻夫人,跟着稳婆后面学习接生等妇科,其实主要还是跟华佗学,有稳婆挡在前面,也能堵住悠悠之口。

    最后从张昭手里要来五十个人,也送进医院里,学习怎么认药,种药,制药和熬药。以后还会扩大到种药,收药。

    当初,按照张易要求,张昭也带着人,帮这些种地的年轻人用千字文初步启蒙,两年下来,这些人都能写信回家。原本张易是留他们作为张锴私兵的后备兵源,现在有了平东军正式番号,后备兵员可以直接从会稽郡征发。

    这些读过书的年轻人,当然要留给自己用,这些人跟着华佗等人后面,先学做药徒,只要锻炼出来,就可以当药师,也能当老师带徒弟。

    医生在大汉也是贱业,士子是不屑学医的,这些年轻人启蒙过,却没读过经典,也没敢把自己当成读书人,因此被派到医院来学医,都很高兴,总比还留在岛上种地要好得多,张易给的薪水远远超过田里刨食。

    为了给予郎中足够尊重,让他们尽心教徒,张易一律让年轻人跟郎中喊老师,就像在海岛上,喊自己老师一样,从心里把郎中当成老师。

    张易《弟子规》已经被皇帝下旨,作为孩童启蒙书籍,又是会稽人的救命恩人,地位是超然的,老师在会稽这里,已经是张易的特定称号,张易下完命令后,华佗等人都连连躬身,连说不敢当。

    有虞魏两家强力支持,大批药材被送来,医学院很快开张,等一个月后,张易再次来到会稽医学院时,里面已经非常热闹,甚至说人满为患。

    原本阳明宫道士居所很多,开业时只改了十几间作为住院病房,这次过来,上百间居所里,都住满了人,每间除了一个病人,还住着他们家里人。

    这些人当然没有卫生观念,不洗澡,乱吐痰都是小事,馆舍后面就是某些人便溺的场所,还没接近就闻到骚臭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