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弟子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饿惯了,到了湖边就在张易指挥下,拣干柴,垒石头架锅,用竹片刨冬笋,并没有哪个敢偷懒。

    “大爷,呃,不,老师,早上我们吃冬笋吗?”有个胆大的孩子,怯生生问张易。

    从昨天磨好砖头后,张易就让他们喊自己‘老师’,不要再称呼自己‘大爷’。

    “想吃吗?”

    “想,可是这个,这个……”他想说,这是主家的人才能吃得起的。

    “会留几个竹笋,给你们吃,其他还得去别人家换米才行,光吃冬笋,可不行的。”没办法,现在能立刻拿出来换米的,也就竹林里的冬笋了。

    张易要这片竹林,当然不是要做竹筏卖,做竹筏是工匠,太掉价了,以后会成为他的污点。没办法,这就是世道。

    张易的打算是做竹简,然后穿绳刻字,最后卖书。他准备卖的书,名字叫《弟子规》,剽窃到这个空间里,他就是作者。

    只要先拿来给这些孩子启蒙,马上就能传出去,然后来求书的人,自然得拿东西来换,既能赚钱,还能获取名声。

    同样是工商业,逼格却远远不同。

    这个时空里有背主之奴,却没有敢欺师之读书人,当大爷当然不如当老师,等岛上孩子都会背《弟子规》后,以后都是自己的学生,这比庄户要贴心得多。

    至于砸了爷爷的饭碗,需要在意吗?

    张易昨晚就想着收编他的学堂了,只是没说出来,等着水到渠成就行。

    挖冬笋不费什么劲,换米更加容易,张易还不要稻子,必须是米才行,每家存米不多,多去几家就行,四十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哪有那功夫去舂米。

    根本没耽误时间,一大帮孩子吃饱喝足后,就拿着砖头,跟着张易读书。

    不少在附近干活的人,趁着休息,偷偷跑过来看。

    他们已经听说了,张易带着一帮孩子,大清早就去竹林里,挖竹笋换米,然后就在湖边大锅煮饭,直接用竹筒盛饭,竹筒盛冬笋汤喝。

    对于张易这么奢侈蛮干,他们觉得好笑,互相在使眼色偷笑:就这么点竹林,这点冬笋能让这么多孩子吃几天?

    结果,刚吃完饭,张易就开始教读书了。

    根本不需要黑板,张易拿出匕首,直接在竹子上刻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一棵竹子上刻上三个大字,八棵竹子就把今天的教学内容刻好了。

    张易根本不管远处围观的人,带着孩子读了几遍,就让他们自己记,记住后,就照着竹子模仿,忘了怎么读的,就问张成他们几个。

    张成六人都学过字的,这几个字大多认识,现在只需要能连起来背熟就行,被指派为学术带头人后,非常高兴,就站在几棵竹子旁,一遍遍用小竹子指着读,乐此不彼。

    砖头昨天就准备好了,张易又教他们用小竹管塞进麻绳,沾水在青砖上写,青砖吸水很快,两面轮流用,干了就能重写,连擦都不需要。

    在世家大族里,读书是神圣的事情,爷爷教书的学堂里,除了来读书的,周围是没人敢高声喧哗,更不敢围观。昨天实在没办法,请示庄主后,才敢让孩子住在学堂里,一清早上起来就收拾干净了,绝不敢耽误其他人读书。

    张易在竹林里教小孩读书认字,那些围观的庄户也只敢远远看着,没有人会凑近到跟前。眼神不再有戏虐,而是充满尊敬,还有一些羡慕。

    看到张易朝他们走去,有些胆怯的就往后退,以为张易是来驱赶他们。

    他们都是张家从外面收拢来的庄户,替张家干活,养活一家老小,面对张家的子弟,是不敢有任何冒犯的。

    “岛上有铁匠吗?会做锯子和柴刀吗?”

    这么多小孩吃饭的竹筒,都是张易在煮饭时,用斧头砍,匕首切出来的,以后要做竹简,当然还得这些孩子动手,锯子,篾刀都是不可缺少的。

    听说是找铁匠的,有人立刻说:“王铁匠家在渡口那里,他只会做斧子,锄头和镰刀,锯子不会做,你说的柴刀是什么?”他们砍柴都是用斧头。

    有铁匠就行,跟他再多说,纯熟浪费时间。张易知道渡口在哪里,也不再多说,直接扭头往山坡上走,与其从山里面绕过去,不如翻过这个山头,从湖边过去,要近得多。

    王铁匠手艺不错,根本不是只会打那三样,铁匠铺里就有做了一半的犁头,张易甚至看到浇注铁剑的模范。

    当张易问起锯子时,面孔黧黑,满头灰发,身形粗壮的王铁匠根本没抬头,直接说:“锯子需要百锻钢,两尺长费用一贯。”

    张易要求的锯子和篾刀,就算有现成的,也不会称手,因此张易直接提出定制:“价钱没有问题,我有些东西,画好样本后,你按我尺寸要求做,都需要百锻钢制作。”

    张易是给孩子锯竹子的,不需要太长,也不要宽,至于做竹简的工具,也不需要样本,王铁匠以前在官家作坊时,帮人做过不少,知道怎么做全套,答应全用百锻钢制作,两套工具加上一尺短锯,收了张易三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