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烈日功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个,这是大丫头,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你说刚才的女孩,是蔡邕家的蔡昭姬?怎么这么大了?”

    “快二十了吧,不对,二十出头了。当时我送他去家里时,她就十来岁的。”

    张易一阵恍惚,老蔡头的女儿蔡琰蔡昭姬,历史上,因为避司马昭的讳,又叫蔡文姬,是大汉第一才女,也是历史上数得上的才女。

    张易记得刚进宫当羽林时,第一次见老蔡头,心里还顺便算过蔡琰的岁数,记得当时算出的蔡琰才两三岁,那么到现在也不过十三四岁,怎么就二十出头了。

    难道一直没换皇帝,老蔡头就发育快了,早生孩子几年?

    张易估算一下,发现蔡邕确实比历史上早当官,还有,现在他还多了两个儿子,历史上可没说蔡邕还有儿子的。

    这特么搞的什么事情啊,自己把蔡邕关在家里忘了,到扬州来又安排在马迹,然后就给了府邸区的别墅,谁还敢娶老蔡头的女儿?

    看来自己耽误的不仅仅是桥家的女孩,蔡昭姬一直没嫁人,也是被自己耽误掉的。

    这次回京叙功,职务没涨,却拿到吴候爵位,夫人中有两个是有品级的,那就一起娶了吧,到汉代能娶才女蔡昭姬,也算有福气了,至少能有点共同语言。

    二十岁时被提亲十三岁女孩,张易心里是抗拒的,才会干脆拒婚桥玄家,现在三十岁娶更小的二十一岁蔡昭姬,张易却感觉很合适,因为他还保持后世的思维习惯,女孩到法定年龄才行,至于男女岁数差异,在后世都无所谓,何况这里。

    张易主意已定,就和魏妍一说,桥家是世族,蔡家是士族,都是是门当户对。

    魏妍气得点着张易脑袋教训:“我一说帮你提亲,你就跑,我早看中蔡家女儿了,如果不是我发话,不知道有多少人去蔡家提亲。原来还有桥家的女儿在先,你怎么不早说?”

    魏妍有张易撑腰,搬到金陵后,就是扬州的主母,既然张易要两个一起娶,她一声令下,很快就把事情定下来,然后就开始筹备婚礼。

    老蔡头自从跟张易到扬州,心里就认为张易看上他家闺女,才安心住在张易给他安排的地方。结果一晃几年没有音讯,心里虽然着急,却又不能说出来,只能尽心尽力在扬州博学院教学,为张易培训人才。

    因为三个人都不小了,加上魏妍和马迹爷爷早就急了,良辰吉日就选了最近的,把桥蓉从洛京接来,很快就把婚事办了,热闹就不要说了,博学院食堂里的流水席足足吃了十天,才把来参加婚礼的人招待完。

    质帝委派张让亲自来把两女的诰命发下来,张易又带着两女去洛京谢恩,跟着张让一起回程时,途中绕到留地祖宅,祭拜祖先后,再绕道颍川,再次拜祭张氏祖先,最后一起回洛京。

    到了回京的船上,没有闲杂人等,张让才说明来意:“咱家特意请皇上派咱家来庆贺,咱家是兄弟,你结婚,咱家不能不来,陛下招你进京,表面上是谢恩,其实陛下还想问计。”

    “汉室宗亲?”

    “兄弟果然大才,已经注意到了,委派州牧时,咱家没发表意见,也没塞人,陛下才一直信任咱家,吕常当时上串下跳,现在日子很难过,如果不是没有合适人选,已经被换掉了。”

    现在是本初四十四年,历史上今年的年号最多,有光熹元年,昭宁元年,永汉元年和中平六年,因为历史上,今年灵帝去世,少帝继位,朝中大权掌握在外戚何进手里。

    在这个时空里,汉质帝刘缵八岁逃过一劫后,已经连续耗死桓灵两个皇帝,看他矫健的身体,以及深厚的道家功力,至少还有四十年好活。

    他虽然还不愿管理朝政,却对天下发展多了很多关注,汉室宗亲到了郡县后,实力逐渐壮大,通过道人的讲述,已经让他看到危机。

    黄巾军虽然干掉不少世族豪强,却又把地方送回勋贵世族手中,汉朝对汉室宗亲限制得比较厉害,在地方上,汉室宗亲完全受士族控制,他们基本没什么行政权,更不会有军权,虽然有人造反被杀,更多的人却在优厚的环境下成了宗亲世族。

    四百年下来,姓刘的汉室宗亲太多了,刘繇这些人,是其中的佼佼者,才能获得实职,其他举孝廉进入洛京的,都在光禄勋做散官,光禄勋散官中有一半姓刘。

    太平道主力被剿灭后,在刘焉建议,吕常操作下,最终获利的就是这些宗亲散官。

    刘焉刘虞刘岱刘繇,这些原本职位高的现在都是州牧,差一点的就是郡守,然后光禄勋的散官要么是刺史,要么是县令,天下大权,要么在有军功的将领手中,要么就在这些宗亲控制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