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夫欲使之亡,必先使之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道:“立即调兵围了州牧府,我们一起去见一见董和。”

    州牧府中,成都城内各大士族代表正在劝说董和举兵叛乱。

    在是否叛乱的事情上,董和一直非常矛盾。董和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他深知王嵩的厉害,不愿也不敢与王嵩为敌。

    但是,董和也是刘焉的至交好友,刘焉死前曾托董和照顾刘璋,当初在刘璋的事情上,董和也是表现得样样都护着刘璋,即便被刘璋贬为庶民,乱棒打出,可当刘璋危急之时,仍散尽家财去帮刘璋。直到刘璋投降王嵩,见王嵩善待刘璋,才肯担任王嵩给的益州刺史之职。

    所以,董和一直很矛盾,既不愿反叛王嵩,又不忍刘焉的孙子刘循因叛乱失败而被杀。

    这种态度,给了益州士族家主们很多的想象空间,在此敏感之时,纷纷秘密派人前来拜访董和,希望拉拢董和一起叛乱。

    吴家的代表是吴懿的儿子吴班,吴班对董和道:“楚公刘皇叔已让庞统入蜀,益州群雄咸服,十万大军尽皆听从庞统号令。楚公又在夷陵拖着了赵云的主力,益州大势已定,董刺史何须再如此优柔寡断?”

    郑家家主道:“蜀人皆知董刺史忠义,亦知董刺史出仕王嵩乃迫不得已,今如此良机在前,不可再犹豫不决也。”

    庞家家主则直接威胁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若再拖延着不做决定,不论是刘备得了益州或王嵩保着了益州,董家灭族之祸皆不远矣!

    非友即敌的大是大非面前,岂容我等摇罢不定犹豫迟疑?”

    庞家家主的话,董和自然是明白的。是到了最后做决定的时候

    董和举起右手,在空中悬停了半响,终于重重地拍在桌案上,然后大声道:“好!我现在就答应了各位,请各位速回家中,调集所有家奴备用,只待阎行分兵救援严颜,我们就一齐动手,夺下成都的控制权!”

    众家主尽皆大喜,纷纷称颂董和忠义无双,英明睿智,是一个识时务,懂进退的忠厚长者。

    一时之间,歌功颂德,马屁如潮,让董和有些飘飘然忘乎所以了……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报告刺史大人,不好了,阎将军带着大批军队包围了刺史府!”

    董和一听,大喝一声道:“休得惊慌,阎行没有处置一州刺史的权利!除非他也想谋反!”

    话音未落,伴随着兵刃相交和惨叫声传来,一大队精锐士兵冲进大厅之中,将董和及各士族家主团团围住。

    紧随在这队精兵之后的,正是阎行,贾诩和王景三人。

    董和声色俱厉道:“大胆!擅自带兵冲击一州刺史府,你等意欲谋反否?”

    “呵呵!”

    贾诩哂笑了一声道:“谋反?谋谁的反?是谋刘循的呢,还是刘备的?”

    董和道:“我乃唐王亲封益州刺史,除了唐王亲自鉴署的诏令,任何人无权处置于我,否则就是造反!”

    阎行大笑道:“正在造反之人,却诬指他人造反,这真是本年度最大的笑话啊!哈哈,真是笑死我了!”

    董和道:“你说我造反,可有证据。”

    贾诩道:“现在还没有证据,但有堂上这帮人在,很快就会有了。唐王早有密诏在此,见诏如见唐王。”

    说罢,王景取出密诏,先出示给众人,然后念道:“益州若有叛乱,贾文和可持此信执掌益州,有便宜行事之权。”

    董和一听,顿时像斗败的公鸡,顿坐在地上,不再言语。

    贾诩道:“我从此刻起,便奉唐王诏令,节制益州。益州刺史之职暂由王景担任。堂上众人涉嫌叛乱,全部拿下严加审查,待证据确凿后,从严惩治。

    城中所有军队,交由阎行统一整编。各士族家兵意图谋反者,全部剿灭之!”

    ……

    贾诩突然发动,一举端掉了成都城内所有怀有异心之人。

    成都城内,各家参与谋反的士族,全部被灭族,其家兵家丁也悉数被歼或收编。

    阎行原本手上只有三万人马,收编了董和的五千人和五千多投降的士族家兵后,兵力上涨到四万多人。

    阎行给贾诩留下两万人防守成都,剩下两万人则在阎行的带领下去救援严颜。

    广汉郡太守严颜,得知孟达领叛军来犯,立即领兵堵在了雒城,想凭雒城挡着孟达。

    可是,在孟达兵临城下的当天晚上,雒城内的士族家兵便发动了叛乱,打开城门放孟达叛军入城,严颜寡不敌众,只好退出雒城退往涪县。

    孟达得雒城士族支持,兵势更甚,加上又裹挟了一些青壮,兵力增加到八万多人,虽然战力不怎么样,但胜在人多。

    严颜一败再败,只剩下五千人逃往剑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