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反守为攻(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词,在词性上来说与下联中的‘冰’完全对的上。

    “《汉文字典》上说,绵是蚕丝结成的片或者是团。至于绵帛这个词,它是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后汉书-董卓传》里面记载: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因此,用‘绵帛’来对‘冰水’也是能够对得上的。

    “至于上联中的最后一个字‘绵’,它的意思是‘绵软、柔软’的意思。白居易有诗云:吴绵软于云。由此可见,‘绵’与下联中最后一个字‘冰’的‘寒冷、冰冷’也完全对的上。而且,‘冰’这个字占着五行中的‘水’,‘绵’这个字占着五行中的‘木’,是不是也完全对的上?”

    武敬腾摇了摇头,驳斥道:“臭小子。尽管绵是蚕丝结成的片或者是团,蚕又是靠了吃桑叶才能吐出蚕丝,而桑叶则长在桑树上。可从字的属性上来说,绵的属性为‘水’,不是‘木’。”

    李子丞听后笑道:“老爷子,莫非您忘了,‘绵’这个字当名词使用的时候,它可是跟木字旁的‘棉’相通的。比如‘绵花’、‘绵絮’、‘绵绒’等。敢问老爷子,木字旁的‘棉’这个字的属性是‘木’还是‘水’?”

    “这个,这个。”武敬腾一时语结。

    李子丞倒也不想为难武敬腾,赶紧把话题引开,说道:“不过老爷子,咱爷俩共同想出来的这条上联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绵’这个字的发音为阳平,严格来说,‘绵赛绵帛绵’这条上联还是做下联更为合适。”

    既然李子丞主动给了一个台阶,武敬腾立刻接口道:“臭小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不过,洞庭湖君山亭有一幅对联是这么写的: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

    “另外左宗棠曾为无锡梅园题写过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在这两幅对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是阳平,可谁又敢说这两幅对联不是经典。”

    听到这句话,周会长站起身恳求道:“武老,可否将左宗棠为无锡梅园题写的对联,用篆书给我写一幅?” /

    李子丞立刻接口道:“老爷子,我也想向您求一幅同样的墨宝。”

    “不急,不急。”

    武敬腾摆了摆手,笑道:“周会长,我此次受你邀请回乡探亲,主要是为了考察家乡的投资环境。既然是为了考察,那时间有的是。

    “因此,题字之事可以先往后拖一拖。我很好奇,臭小子专门为了为难我,特意准备的第三条上联究竟是什么。”

    李子丞笑问:“老爷子这是在骂我吗?您可是周会长请来的贵宾,即便我浑身是胆,又怎敢为难您老。”

    “少装。”

    武敬腾笑骂道:“赶紧把第三条上联说出来,别让周会长等急了。”

    李子丞听后嬉笑道:“不说,打死也不说。”

    武敬腾挥掌作势欲打:“你说不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