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立生祠,你们是认真的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片,地里的庄稼早就已经收割好了。

    已是年关,马上就要正月初一了。

    赵诵的车马一到了地里,就有佃户们出来了,其中一些佃户都是两淮的灾民,他们不想南下去流求,所以赵诵就安排他们在这里种稻了。

    佃户们看到赵诵来了之后,立马就围了上来。

    “要不是赵东家把俺们安置在这里,俺们都死在鞑子的刀下了。”

    “谢谢东家的救命恩情。”

    忽然人群中,有人提议道:“赵东家,我们打算给你立一座生祠。”

    赵诵一看,居然是李三五老伯。

    “生祠?”所谓的生祠就是一种古代信仰民俗,所谓生,就是活着的意思,也就是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不过其对象都是官员。

    赵诵记得最清楚的事情就是明朝的时候,民间给九千岁魏忠贤建生祠的事情,据说在其得势时,全国为他建的生祠共九十二座,文武大员率众官员跪迎,五拜三叩首,仅次于皇帝。

    而且他之前还看到过秦桧的生祠,都破旧不堪了。

    所以立生祠的事情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再说这个也太张扬了罢。

    他将流民都收入囊中,就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了。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赵诵拒绝道:“立生祠就免了吧,我可受不起,再说朝廷也有法度,立生祠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立的,所以我觉得还不如建立一座学堂,让你们的子女都能上学。”

    “这......”这些百姓们面面相觑地看着赵诵,没想到都被赵诵拒绝了。

    赵诵继续道:“立生祠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乡亲们的好意我明朗心领了,明年春天萧山县这里还要再造一座学堂,你们家里有孩子的就把孩子送到学堂里面,男娃女娃都可以。”

    “这恐怕不好吧,俺们种的地是东家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东家的,东家两年不收俺们的租钱,还让俺们把孩子也送到学堂,东家这不是吃亏了么......”

    “对啊,俺们不是那无情的人。”

    赵诵心里早就有主意了,他今天来就是为了宣布这件事情的,“等明年春天一定要多开垦一些地,萧山这里的地不太适合种稻,能全种棉花就好了,明年我要多收一些棉花,你们种多少,我应收尽收......”

    佃户们道:“俺们听赵东家的安排,不过俺们只种地也不好吧,东家让俺们做什么,俺们就做什么。”

    赵诵道:“如果觉得我吃亏,到时候请乡亲们多帮帮忙,明年我在这里还打算开一个工坊,招收一些人,家中的女眷可以去工坊帮帮忙,顺便也有工钱拿。”

    “俺家婆娘也可以去?”

    “是啊,工坊造好之后,很缺人手,所以需要婶婶姑姑们一起到工坊帮忙。”赵诵所说的工坊,就是制作肥皂、香皂,还有香水的工坊了。

    “谢谢东家。”这些佃户都知道赵东家是一副菩萨心肠,事事都为他们考虑,所以得了消息之后就立即回家告诉自己婆娘和孩子去了。

    紧接着赵诵就与李怀恩去了钱大年安排的地方了。

    ......

    感谢各位投推荐票的书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