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朕即国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松山很快就接手了文登的军务,开始训练全秀云招揽的这些百姓。

    他的目标将他们训练成一支强兵,和他先前训练的军队一样强大。

    如果能全民皆兵,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王纶则是负责文登的政务以及沙门岛的军务。

    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来往两地。

    各地的粮草也在安排当中运往北方。

    不仅仅作为军费的开支,还要养活这些百姓。

    ……

    此时李源已经占据了整个即墨县,将势力范围朝着鳌山一带发展,青岛港在他的努力下慢慢发展起来。

    虽然青岛现在来说还只是一个小渔村,但李源知道陛下对其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青岛这里的建设可是按照军事防御建设的。

    未来青岛的地位就能凸现出来。

    截止乾元元年九月,宋国的势力范围向北拓展,山东东部基本上被宋军控制在手上。

    宋国再利用独特的商贸体系开始控制山东半岛的贸易。

    忽必烈的海上贸易体系已经被整体切断。

    ……

    襄阳

    文天祥等人果然不负众望,向北攻占了唐州以及周边的几个县。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攻占邓州以及蔡州。

    不过这个计划有点冒险。

    文天祥等人商议之后又将商议的内容递交去了临安。

    文天祥知道趁着蒙古内乱,这是最佳时机,而且还能削弱忽必烈的军事实力。

    即便忽必烈知道之后也没办法,他现在要集中力量对付刘太平等人的军队。

    ……

    临安,赵诵收到文天祥上的奏折之后,正在考虑文天祥的提议。

    他直接就下诏书赐了文天祥三人统领襄阳兵权。

    除此外文天祥还在奏折上提议将全国划分若干个军区。

    “既有宣阃,又有制司;既有制置副使,又有安抚副使。事权俱重,体统未明……”

    赵诵看了文天祥的奏折之后非常赞同。

    因为他心里面也有这个打算。

    赵诵知道之前(北宋)由于特殊的“强干弱枝”治军政策,导致120万军队中的80万在京师,而且还是精锐部队,地方一是军队数量少、二是战斗力弱。

    这样的军队只能维持地面治安而难以对外作战。

    朝廷在地方设置的“军“,也是军事区,在行政上和“府(直辖州)、州、监(国有矿区或国有工场)“平级。经略使、招讨使则是临时性的方面军司令。

    一旦战争结束就被闲置,这就等于是一种浪费。

    当然一切原因就是当年太祖皇帝将中央和地方的兵权收归到他本人手中。

    为了从体制上限制将领权限,使兵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于是确立了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这种体系虽避免地方割据局面,但过分集权于中央,统制过严,机构重叠,造成了主兵机构与非主兵机构之间、主兵机构与将帅之间、将帅与将帅之间、主将与副将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权限不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不能互相协调。

    ……没过几日,赵诵在朝会上提议设置大军区,而且让武将担任军区总督的职位。

    这个提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不少文臣的反对。

    “陛下这是要重蹈藩镇之乱啊!”有大臣痛心疾首,直接在朝堂之上哭了起来。

    赵诵有些无语,这个大臣他认识,正是马天骥,当年还是丁大全一党,曾经拿走过赵诵的西游记,后来丁大全倒了之后依附了贾似道,没想到今天却在朝堂上直接哭了起来。

    之前马天骥还上过折子要设左、右相,不过赵诵并没有任何表态。

    实际上赵诵不设左、右相爷是为了分权,而且左右相权力过大,有时候还会威胁到皇权。

    在当今这种形势下,为了集权,他暂时不会设置左、右相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