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宋军北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头了。

    时间过去很快,朝廷之上还未提出赞成或是反对的声音,赵诵的目光看向殿堂内的诸大臣。

    在朝臣中,刘秉忠、窦默等人对赵诵的主张表示支持。

    他们知道李璮日后不成气候,山东必然空虚,宋国为了收复中原必将出兵山东。

    将来重心就落在了北方燕山以及陇西、河湟谷底一带,这两侧就好像左右臂一样将敌人赶在外边,宋国可以慢慢收复中原,恢复正朔。

    赵诵听完之后点点头,让刘秉忠他们坐回位子上。

    吴潜朝刘秉忠窦默等人看了一眼,他们都曾是忽必烈手下的人,曾经属于蒙古阵营一方为其出谋划策,现在投靠宋国成为赵诵的心腹,赞成赵诵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吴潜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战略打法了。

    大宋去年虽然打了胜仗,但因为承平既久、武备废弛、积弊日深,地方军队阙额、训练不习等问题相当突出,因此宋国直接出兵北伐,伤亡来的更大,还不如先助李璮,明面观战、窥探北方,暗中进行下一步的出兵计划。

    “陛下英明!”今日贾似道不在庙堂,吴潜身为左相公兼枢密使正好带头说话。

    “没想到左相公也赞成朕说的!”赵诵接着问:“那其余人呢?”

    赵诵话说完,只见其余大臣直接从位子上起身,拱手齐喝:“陛下英明!”

    赵诵最后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甚是心满意足。

    赵诵接着安排详细的北方计划,现在主要是李璮的粮草与军械。

    户部、兵部也列出了支援李璮的辎重清单,赵诵看了二话不说就准奏了。

    至于调集多少兵马,赵诵这次与枢密院吴潜等人商议之后先派一万八千士兵去北方。

    晌午后,殿堂军事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赵诵直接下诏调集台湾府那边的海军过来,作为此番运送粮食的船只,给海军将领发了密旨。

    此番北上可不仅仅只有运送粮草那么简单,还有目的就是占据山东半岛的优势地理位置,赵诵也从风声给出的情报,准备占据山东地区蒙古人统治薄弱的地方。

    比如后世胶州湾、即墨、登州海域等附近。

    ……

    八月底快九月初的时候,台湾府的战船都已经抵达了临安。

    各地调集的旧粮都已经征调完毕,此时在粮工的搬运下运上海船。

    朝廷老式的军械也被搬运上了海船。

    这些都是交付给李璮的军火粮草。

    还有其他的则是朝廷的新式武器,都搬运上其他的大战船上。

    “兵贵神速,你等速速北上,完成陛下圣旨中交待的内容!”

    “这是交给季主事的信函,十分重要,勿要损毁!”

    赵诵在港口上亲自召见了李源。

    李源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临安,见到了新皇赵诵。

    “臣李源见过陛下!”

    “我听上皇说,你在澎湖训练的兵马很好,今日一见果然军容整齐!”

    “谢陛下关怀,这是臣份内之事!”

    此番李源离开澎湖之前,就将澎湖的军务交给了姜才打理。

    “即墨离海州很近,有海道控遏之要,将来可以近攻山东、也为远攻燕京府提供兵力支援。此番北上宋兵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即墨,然后占据即墨,你有信心么?”

    李源的肩头忽然担子沉重起来,他现在是沿海制制使,专训海军。这些兵力还没有出兵打仗的经验,此番北上正好积累行军打仗的经验。

    “臣以及臣率领的一万八千士兵已经准备好北上了,请陛下聆训!”

    “很好!”

    五十艘海船升起白帆,迎着西南风快速驶离杭州湾,朝着海洋进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