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上巳逢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因有庄尧插手,卢大这次所载货物中,酒水,胭脂,药材这几样山上产出都是好货,没有次的,其余寻常的倒也有不少,便显得这三样更加金贵起来,从外观——新烧的陶器,上还着彩绘——到其色香味,都叫人惊叹。

    倒不是说,这宁远县上,只有半戟山的货物最好,实是庄尧占了个便宜,别的大商家也与卢大同样想法,看不起这些村民泥腿子,便随便拿些货物应付了事,也衬托得半戟山货物更稀罕了。

    一县之内,能有多大?村民中也有不少人来过县里,一看这些人都拿些寻常货物出来,有见识的便跟村人显摆自己的“见识”,倒这些货物只是寻常。可半戟山所产,却是鲜少见世,因其并无商铺,只有邸店,多为大宗买卖,或往郡里销售,村民见了,十分好奇。

    且庄尧叫人在胭脂花露的摊前围了帐子,只许女人进,更吊足胃口。时人男女大防在乡里远不如城里,在边地远不如京城,这边地小村落里许多大闺女小媳妇争相来看,更有男人们进不去,打发妻女进去看的。

    一进去便都啧啧称奇,实则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是器物精致些,且卢娘子精细,呼朋引伴叫了好些年轻媳妇来,都是小王氏家下仆妇,婚前也在小王氏跟前伺候过,样样拿的出手。

    村人对富贵人家都有个崇尚心里,半戟山开了这个先河,便似打开了一扇门。这内里,用器精美,经营的虽说都是已婚妇人,却仍戴着帷帽见不得真颜,倒是语气柔和,介绍胭脂也是文绉绉慢悠悠的,用檀木的小板子抹豆大一块,给人试看。花露则只许闻香。

    是以出来的人便跟没进去的人讲述,众人一听里面还有美人,便有起了贼心想往里冲的男子,然而半戟山调了二十人护卫,各着铁甲,往那一戳就叫人老实了。

    县里商户看这情况,心下犹恨。县内四家大户之一的吕氏,家中也有胭脂铺子,他家家史不长,同已见衰落的杨氏一般,也是个暴发人家,早年资本积累的时候,除了自己有些田地,还靠娶了在郡府某世家大户里调胭脂的侍女做娘子,得了人家的胭脂方子才做起胭脂买卖来,因为是大户人流出来的,便自诩是高档货了,很是看不上旁人家的胭脂。

    这回拿手的生意让个半路杀出来的半戟山,靠小手段占了便宜,也算结了仇了。别看他们不喜村民,瞧不起他们,可听着村民说什么“半戟山的胭脂最好”之类的话,便忍不了。于是放出话去:“村里粗妇都能使的胭脂,能有什么好?”

    这话呢,相当于地图炮,打一群人,拉一群人,打的是村民一行人,拉的是县里的老主顾,有钱人家,如陈杨何吕等。这四家也颇有些姻亲,吕氏有一女恰嫁给了陈贺成,也就是王幼姜生父,做了填房,她今日也来游玩了,这事儿闹到她面前,她便嘲讽道:“让妇人抛头露面,给粗鄙村妇调胭脂,真真是自甘下贱。”

    这话赢得了一番附和,有被半戟山漂亮酒瓶子和好酒挤兑了的何氏,也有她嫁给了杨氏的亲姐姐大吕氏,这一帮也算是宁远县的贵妇人了,更带着些女儿出来玩,一群所谓贵妇贵女互相赞美,顺便踩一踩半戟山,也算一项乐趣。

    然而半戟山还没发脾气呢,她这话却得罪了人。谁道乡间没有富户的?有钱人都在县里?偏不是!

    有一杜氏,老太太今年七十六了,夫家姓何,且与县里的何并不是一支,却是在郡里做官的何家!褚云驰之功曹何氏,便是这老太太的侄孙。

    老人家在乡里也是德高望重,上了岁数便怀念少女时杜家村的田园风光,她儿子特地给她在杜家村建了别业庄园。前些日子杜家村死了的那个给役夫送饭的的老头,正是她娘家族亲,狮虎山被剿灭,许多陈年旧案也得以侦破,那杜老头正是被狮虎山害死的。

    狮虎山被砍了,人心大快,褚云驰的事迹在杜家村传得最广,都说他是个好官。这杜氏老太太,也是被百姓日日念叨洗了脑的,大桥建成,还有村人扯了绸子孝敬她的,上巳节怎么也要过来看看。

    杜氏虽年高,却也许久没亲自去过市集了,也被半戟山的帷帐吸引了去。几个仆妇都是卢大之妻挑选的好手,礼数上半点儿差池也无,对老太太很是和气,看她年高,又奉了茶果给她。

    需知的是,半戟山的日用吃食,都是罗绮整治的,她的出身,别说陈杨何吕四姓暴发户了,就是杜氏也没这个见识,品一品,甚是熨帖。且这胭脂也是上好的,杜氏不乏底下人孝敬,一见这胭脂也喜欢上了,兼之诸妇人也很周到,便很土豪地买了一堆。

    卢娘子见是个大主顾,也是机灵,给包了个好几个漂亮的大漆盒,还送了一包老太太说好的果子。奴仆们捧着都有脸面。杜氏逛街逛爽了,儿孙,奴仆们侍奉她到水边赏春,却忽地听见有人说:“尽给村妇调胭脂,下贱”等语。

    便问奴仆她们在说什么,奴仆机灵,把话学了来,杜氏的脸色当即就不好了。骂道:“她们祖父还在土里刨食呢,就敢笑话起别人粗鄙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