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二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别走啊!咱们玩儿点什么!”

    李婵娟睁着清亮亮的眼睛,似是不懂玩儿为何物。

    一时间,李弘叫了一班东宫的宫女、内侍,引着他们在水榭投壶不亦乐乎,欢声笑语传到萧德昭、戴至德的耳朵里时,又是一番情形。太子贪恋女色,荒怠政务,他们已负有辅佐不当之罪,只能如实向二圣上报。

    蓬莱殿外烟波浩渺,绿树萋萋,夏日美景正浓,殿风却是冷寂一片,正在病中的天子对太子既痛心又失望,好端端一个孩子,大唐未来的储君,耗费了多少心血来栽培他?勃然大怒之下,撑着病体来到少阳院。

    皇后比他早来一步,亲手把儿子扶了起来,眼眸中尽是关爱,弘儿向来身体不好,今日却难得绽露笑颜。不过是投壶之戏,东宫官员未免小题大做,再看李婵娟,肤若凝脂,绰约多姿,如盈盈仙子,令周身宫娥黯然失色,便将一件‘单丝碧罗笼裙’赏了她,缕金为花鸟,丝如细发,裙裾绣有‘七宝’,乃益州所献,以霞样纱所制。

    李婵娟穿起那单丝碧罗裙果真是华贵绮丽,如西天霞彩般绚烂,引得一众宫娥叹观。

    皇后如此回护,李冶无可奈何,且病体沉重,原打算提早把江山社稷交于太子的。

    皇后眼眸一转,盈盈走到李治面前,“竟然把陛下给惊动了,弘儿年少,要放在寻常百姓家,他还只是个孩子呢!”

    “可他不是生在寻常百姓之家,他是一国储君,是大唐的太子。”李治不认同皇后所言,余怒未消。

    “陛下所言甚是,媚娘随您去太液池走走,弘儿也该去光顺门听政了。”皇后语笑嫣然,陪着李治离开少阳院。 /

    太子去了光顺门听政,安福全便叫了四个小内侍抬辇舆,好将李婵娟送回家,不想在九仙门外遇到一人,那人散下一头长发,穿一件飘逸的白袍,整个人俊美到妖冶,如玉树琼林,武敏之,真是冤家路窄,恨不得把他身上的肉一口口咬下来。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太子家的狗。”武敏之坐在高头大马上,李弘都不曾放在眼里,何况是个东宫内侍。眼珠一转,又瞅见李婵娟,笑盈盈地跳下马,伸手扯住了她的衣袖,“美人儿,我们又见面了,听说你跟东宫的另一条狗订了婚,岂不是委屈了你,那傻小子懂什么!跟我在一起,你才知道什么是枕席之欢。”

    “滚开。”李婵娟挣开他,头也不敢抬一下,长安城里谁不知道,荣国夫人对这个外孙疼爱有加,他便仗势为非作歹,连皇后也奈何不得,□□了曾经的太子妃候选人杨氏,还把她强行娶在家里,如今荣国夫人去世了,还是一样的猖獗。

    “混账东西,别碰她。”安福全就知道他不怀好意,对婵娟早已垂涎三尺,上前找他拼命,新帐旧帐一起算。

    武敏之一个转身,一脚将安福全揣开了,又将抬辇舆的小内侍打散,背着双手站在李婵娟面前,“怎么样?美人儿,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跟了我如何。”才要去摸她的脸,腰窝被一颗飞石打中,疼得龇牙咧嘴,回头一看,倒吸一口凉气,来人正是左卫大将军慕容天峰,自认惹不起。

    慕容天峰看不见武敏之似的,只朝婵娟说话,“别怕,慕容伯伯送你回家。”

    回到怀贞坊的宅子,李婵娟一字不提今日之事,今晚无所事事,只在坊内的柳荫下散步,时而促织低鸣,娟娟月光如水。蓦地,坊门开了半扇,李弘与安福全匆匆而来,面对婵娟,欲言又止。

    “武敏之……。”

    婵娟摇了摇头,“天都这么晚了,你身体又不大好。”

    “婵娟,我……。”李弘支支吾吾道:“我跟阎庄比,如何呢?”

    “他如何比得了你。”说罢,又觉得他的神态不对,斩钉截铁道:“身为大唐太子,难道不懂《唐律》,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缌麻(同宗高祖父母)以上,以奸论;同五代之祖,不合复相嫁娶,辄嫁娶者,男女各杖一百。”

    “那又如何?”李弘咳了几声,向前移着步子,“怕是我们根本不同姓,二十多年前,真假王妃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到现在都是众说纷纭。”

    “不许你侮辱我阿娘!”李婵娟怒形于色,郑重警告,“不许你对我的身世做任何假想,我生于贞观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我的名字来自阿娘念诵的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弘默默念诵着,凄然一笑,“你等着,我会弄明白的,你到底是谁的女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