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四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可这才拭去眼泪,将女儿交给娉婷,长身而起,朝元如娴深深一揖。六年来,婵娟多亏她的悉心照料,才不至于成了想像中的样子,曾经是有多恨她,早已消逝在烟霭纷纷里。

    “王妃一拜,娴儿愧不敢当。”元如娴随即还礼答拜,“彦英一直承蒙王妃关爱,他还好吗?”

    “应该还好。”扪心自问,何曾关爱过玮儿,既然没有得到坏的消息,想必就是好。

    元如娴顿时安心,除了王妃,再无可信之人,吩咐娉婷照顾婵娟,便将萧可请出来说话,“王妃,你要想想办法,婵娟今年十一岁,娉婷十二岁,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能一辈子留在这里。”既然王妃肯光顾,就是记挂着婵娟,顺便捎带女儿脱离苦海,不过是举手之劳。

    萧可当下为难,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千里远在广州,却娉有慕容家的姑娘,娉婷、婵娟根本无路可走,永徽年间的冤案一天不平反,她们休想出这个牢笼,可那位天子根本不想为三郎平反,就如李义府所言,他岂会承认当年枉杀好人,更多的是,他仍记恨着贞观十七年,先皇要改立太子一事。

    “我会想办法的。”如今,只能让她安心。

    斜阳外,寒鸦万点,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今夜,萧可没有打算离开,至少要陪女儿说一晚的话,好在湘君与丽媛嫁得早,夫家虽遭贬斥,徒迁巴州,却是自由自在。她也不曾向元如娴打听韦琳琅与袁箴儿的下落,怕是仍在那座偏宫里,她谁也帮不了。

    安顿了女儿休息,便去外头寻找秦枫,他一直坐在桂花树下,诸事不插言。

    “多谢你了,为我们做了这么多。”

    “我都说过,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你的女儿就是……还是你的女儿。”秦枫笑了笑,又说错了,“去吧!陪女儿说话,我在院里里守着。”

    萧可再次道了谢,回房间陪女儿去了,幽暗的灯火下,案几上摆着许多书卷、笔墨,随手一翻,是《孝经》、《论语》、《左传》、《礼记》等,那字写得极是工整秀丽,比做母亲的强了许多,全赖娴儿教导有方,当年是有多看不起她的‘优点’,琴棋书画皆通。

    “阿娘,你在看什么?过来陪婵娟呀!”李婵娟一头扎进母亲怀里,宠溺地缠着她,“阿娘别走好不好?就在这里陪着婵娟。”

    “阿娘会经常来看你的。”抚着女儿的脊背,满是爱怜,“阿娘还有很多事要做,正是有今日的分别,才能徐图日后的相聚,婵娟再耐心等等。”

    李婵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再要求母亲留下,“阿娘饿不饿,晚饭就吃了一点儿。”

    “阿娘不饿。”抱着女儿,又念起了英华,今夜不见了母亲,他会不会哭闹?有乳母在,应该不会吧!本来一直担心女儿吃不饱、穿不暖,眼下情形却没有想像中的糟糕,饮食皆是由内侍送来的,虽不丰盛,果腹足够。“想吃什么?下次阿娘给你带来。”

    李婵娟摇了摇头,“不用了,慕容伯伯经常来看我,每次带好多点心。”ωωω.χ~⒏~1zщ.còм <

    萧可感到意外,天峰从来没有提过,想来女儿能离开偏宫入住桂苑,全是他的庇护。摩挲着女儿的双臂,一眼看到颈项露出的红蝇,向外一拉,一只碧盈盈的蝴蝶玉佩显露出来,与这简陋的房间格格不入,“这是哪里来的?”

    李婵娟慌忙掩住玉佩,当宝贝似的捂着,怯生生道:“是……献直给的。”

    “献直是谁?”萧可从未听说过此人。

    “是元姨娘的侄儿。”李婵娟柔柔哑哑道:“他名思忠,字献直,比女儿大两岁,经常随着父母来看望元姨娘,所以就认识了女儿。”

    “他给你玉佩是什么意思?”女儿才十一岁,就有人相赠玉佩,蓦然想起了萧云襄,正是收了雉奴的交颈鸳鸯玉佩,才误了终身。

    “他说长大要……要娶女儿为妻。”李婵娟忸忸怩怩,贴在母亲怀里一动不动。

    萧可暗自叫苦,女儿才多大,竟会对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有好感,看样子已经私订了终身。元如娴的叔父应该在司农寺任少卿,当年没有被牵连是得益于谨小慎微,到处钻营,且那元少卿的为人尖酸刻薄,女儿若嫁给他的儿子,还能有好果子吃,何况元少卿根本不会同意这门婚事,婵娟毕竟是获罪之人的女儿。

    翌日,萧可好言安慰了女儿才离开桂苑,临走时又向元如娴郑重的保证,一定会想办法让娉婷与婵娟脱离苦海,话说得信誓旦旦,却是一筹莫展,不过是要娴儿安心,人,总要有个盼头。

    回到紫云阁,夜幕降临,王伏胜久候多时,说是陛下有请,在甘露殿等着,请她速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