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听江义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敢东进武昌?更有传言连战连胜的昌黎郡王司马白重伤不治,早已辞世!

    最匪夷所思又信众最广的说法? 乃是上苍怜悯众生流离艰辛? 特遣真神下界? 以大供奉张浑肉身代行道君之责,以救百姓苍生于水火!武昌这么久以来之所以未见晋兵来攻,就是因为大晋司马氏已受大供奉归化,早已信奉神教,甘愿割土以建国中之国,这以教治国的国中之国,都城就定在了武昌城!

    流言是否可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眼前的东西却越来越无可辩驳。

    整万整万的流民壮丁被整编成了军队,每日里一支一支的拉到城外操演,号角连营不见边际,甲戈曜日望而夺目。就凭这数十万大军,打上建康城都不算事儿,大晋皇帝前有羯赵虎狼之师威逼窥伺,后有教兵宣扬代天抚民,社稷倾覆只在转眼之间,还真有可能默认了教治国中国。

    皇帝的天威远在建康,教兵的刀子近在眼前,武昌戡复的希望越发渺茫,再是忠贞的臣子也得思虑一下如何安家保命了。

    武昌县主簿周柄之便是其中之一。

    身为郡治要吏又是地方大族,周柄之家里自然没能躲过教兵清算,阖家家财被抄的一干二净。若非他平日也是虔诚信奉天师教的,教兵们好歹看在一脉香火的情分上没动刀子,否则他这一家子人难说凄惨成什么地步。

    乱起之初周柄之还是很有骨气的,虽不敢说是刀兵加身岿然不动,但也没落到低三下四求饶的份上。甚至还不断鼓励家人要坚守忠义,最常挂在嘴边的便是族弟周饴之的烽阳铁旅就在江对面,旦夕过江回家,铠马甲骑面前,些许匪患何足道哉?

    然而日复一日的熬下去,身边噩耗不断,区区两月光景,单仅周氏一族就掉了不下一千颗脑袋,拘押在大牢里的族人更是不计其数,更不乏周柄之的骨肉至亲。

    那牢里早就人满为患,要么随时丢了性命,要么被拉出去卖掉,过了今天没明天,岂是人待的地方?

    一想到亲人过的生不如死,周柄之真是日日心如刀绞,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他能保全自己父母妻儿都实属邀天之幸了,还顾的上别人吗?

    直到听人提起了褚大掌柜的风头,说是被褚大掌柜保下来的人,没有一万也得八千了,周柄之心动了。

    其实周柄之都已经快忘记了,他和那听江楼褚大掌柜是有一顿酒宴交情的,就在三个月前,也就是襄阳失陷的消息刚刚传到武昌的时候。

    彼时那褚大掌柜方才接手兑买了听江楼,初来乍到的一个女子,自然要仰仗县里大老爷们的照拂,对周柄之这样的豪门世家县中要吏更得竭尽全力逢迎。

    要说江畔青楼酒肆扎堆,听江楼远算不上一流档次,周柄之这等县里头面人物一般是不屑光顾的。也就是那一回,朋友做东选在了听江楼,他不好拂人颜面,便也顺便认识了褚大掌柜,酒到兴头,他甚至还帮姓褚的美人儿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姓褚的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但真是非常有几分手腕,而且那次酒宴上,周柄之能看出来她是个难得得讲究人,不然也不会对一个风尘女掌柜动了恻隐之心。

    若非战事紧,他顾不上再去那些烟花酒楼,说不得还会和褚美人传出什么风流佳话。

    那女人应该记的欠自家一个人情!

    哪怕担上屈从叛逆的恶名,周柄之也要去求一求褚大掌柜,试上一试,救出一人算一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