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恢复平衡的贵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万历年间的杨应龙叛乱,就印证了这一点。

    那场战争虽然以大明获胜,杨家覆灭结束,但是却掏空了大明的钱粮。令大明的实力削弱了。这也为后期后金崛起,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陈昱将从播州杨家要来的银子,赏给了参加此次战斗的诸位将士。这令大家欢欣鼓舞。

    在侯府待了几日,准备去大越那边转一转。

    陈昱最为关心的村庄改造工程,各州府还在进行当中。

    尤其是陈昱通过黎玉吕向大越检举了一些官员,新任的那些官员还是非常心的。那些没有被换掉的官员,自然也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参与村庄改造工程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也提高了村庄改造工程的速度。

    其实,这也是陈昱所要看到的。这些州县的官员是不是自己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按照自己的部署,予以落实,让百姓得到实惠。

    由于谅山王黎宜民的缘故,陈昱并没有在谅山城做过多的停留。x https:/m.x/

    他除了与黎宜民简单见了一个面后,就是到谅山军事学院看了看。随着第一批五百学员陆续分配到各个卫所,以及船厂、水师进行实习,第三批学员也已招募完毕,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这第三批学员有一个不同于前两批的特点,那就是特意从现有军队中挑选了一批平时表现突出的士兵。名额不多,只有八十人。

    这个想法还是陈昱提出来的。他觉得这些在部队中的士兵,已经有了对于战争、战斗的理解,再经过一番系统地学习,必然成为可造之材。

    在军事学院,陈昱不仅见到了张义,还把班泰等人也都叫了过去。听了大家的汇报,也对下一步工作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谈完之后,陈昱就离开了谅山城,继续南下。

    黎宜民特意挽留陈昱在王府多住几日,他还有很多需要向陈昱请教的地方。

    陈昱委婉地拒绝了黎宜民的挽留,谎称自己此次南下有非常急的事情要办。不然自己也不能刚刚结束了贵州战事,就急忙南下。

    黎宜民葫芦里卖得什么药,陈昱非常清楚。无非是想想方设法拉拢自己。即使不能成为自己夺回皇太子之位的助力,也不能成为绊脚石。

    对于黎宜民、黎邦基皇太子之位之争,陈昱不想参与其中。因为他不想通过站位来谋取个人利益。他只是想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而已。

    另外,黎玉吕也与陈昱谈过此事,希望他不要参与皇位之争。陈昱也答应了。置身事外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虽然陈昱翻阅脑海中的资料,知道这位谅山王黎宜民发动叛乱,杀死了登基当皇帝的黎邦基。后来他也被杀,结局十分惨。

    这种皇室争夺皇位,兄弟相残的事情不断地重演。陈昱对历朝历代的历史都有所了解,对于这种争夺皇位,打得你死我活的情况,也是见怪不怪了。

    那些依附在皇子周围的文臣武将、太监、外戚等各方势力也参与其中,使得事情变得非常复杂。而争斗的结果就是胜利的一方,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而失败的一方不是被杀死、流放,就是被关入大牢、贬为庶民。

    虽然大家都知道风险很大,但是还都乐此不疲,积极参与。

    更为严重地是,这种争斗形成的内耗,对国力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确切地说,是巨大的损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