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承祜因为太皇太后的话,心情十分的好,连吃饭都比平时多吃了半碗。

    承祜日日都去太皇太后那里,盼望着太皇太后给他找来合适的武师傅,就这样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三月底。

    承祜的武师傅还没有着落。

    这天承祜像往常一般来到了慈宁宫的主殿,还没有进们,就被门外守着的太监总管石德给拦住了去处。

    石德很是恭敬的对着承祜作揖,伸手拦着承祜想要走进屋的去路,笑眯眯的看着承祜道:“阿哥,待会儿再过来玩吧,太皇太后与皇上有要事要商议。”

    石德是慈宁宫的管事,整个人胖乎乎的,脸上也总带着笑,好像一个弥勒佛一般给人一股子好感。

    只是今个儿他脸上的笑容一如往常,承祜却感觉他的眼神却十分肃穆,给他平添了一份威严。

    承祜闻言,对着石德咧嘴一笑,露出洁白如玉的小牙道:“那我等会儿再过来,谢谢总管。”

    说完,就带着蓝珠转身离去。

    只是还没有走两步,就被苏沫儿从背后叫住:“阿哥,先等等。”

    承祜停下脚步,仰首看着苏沫儿。

    苏沫儿垂首看着承祜,微微抿嘴露出一个牵强的笑容:“承祜跟嬷嬷进去劝劝老祖宗好吗?”

    承祜闻言,对着承苏沫儿天真的问道:“是老祖宗怎么了?”

    苏沫儿对着承祜道:“没事儿,你只要像平时一般就好。”

    承祜压下心头的疑问,牵着苏沫儿的手,跟着她往回走。

    走到门口。

    石德眼神微转,想要伸手拦住承祜。

    苏茉儿见此,压低了声音道:“你也知道今个儿的事情,绝对不能让皇上与太皇太后伤了情份,真出了什么事情,也与你无关,一切都由我担着。”

    石德眼眸微转,翘起的嘴角收拢了起来,沉默片刻,才微微侧身,让开了门口的位置。

    承祜迈过高大的门坎,绕过巨大的古朴雕花屏风,走进里面。

    一进去,就发觉气愤有些不对,还没有等承祜开口。

    就听到太皇太后有些声嘶力竭声音:“哀家劝阻皇上,皇上不听,哀家说了,哀家不愿皇上撤藩,吴三桂之子在京中为质,尚可喜对皇家忠心耿耿,至于耿精忠一人,就不足为惧,但是现在这些老臣犹在,你如此着急撤藩,就是寒了三藩的心,到时候咱们大清将面临巨祸!”

    承祜从来没有见过太皇太后如此的失态,眼角湿润,脸色有些涨红,可见是别康熙给气狠了。

    想到这里,他抬首看着苏沫儿。

    苏沫儿没有想到,一向平静的格格,竟然突然生了那么大的气,此时承祜已经不能上前。

    就算要去劝阻,也要找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想到这里,她对着承祜微微摇首。

    康熙的声音,也有些气急败坏,他依理具争道:“皇祖母说的这些,孙儿如何不懂?!他吴三桂早就有了不臣之心,不论朕何时撤藩,他们都是必反!现在大清国库还算充盈,何必等他们做足了准备,来反我们之时,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呢!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为时已晚已。”

    康熙对未来的走向比较清楚,一力主张撤藩,只是太皇太后念及旧情,不肯撤藩。

    康熙却有自己的打算,三藩之中,要说最为衷心的,那就是尚可喜,但是尚可喜年纪最大。

    上辈子就是尚可喜极力配合朝廷攻打吴三桂,后来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反而被他儿子软禁。

    他儿子直接归顺吴三桂,让大清一度风雨飘摇。

    康熙就是想趁着尚可喜身体还算硬朗,必定不会帮着吴三桂反叛,到时候区区一个吴三桂,倒是不足为惧。

    耿精忠见风使舵,见吴三桂兵败,必定不敢支援,只能缩着脑袋在自己的地盘上,等待着削藩。

    只是太皇太后不理解这一点,她所熟悉的吴三桂是不会在没有撤藩的情况下发动叛变的。

    更何况吴应熊一直留在京中微质,吴三桂就这一个儿子,他不可能弃他于不顾。

    红着眼眶,力竭道:“哀家倒是宁愿他们都老死之后,不费一兵一足的把三藩给收回!”

    康熙眼眸微红,他用暗哑的声音低吼道:“皇祖母,你知道吴三桂能活多少年吗?最少要十年二十年!咱们大清就要花钱养着三藩十年二十年,光是一年就需要从全国收来的银子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才能交到国库,咱们有那三分之二的钱,直接去养大清的兵不好吗?养他们那么多年之后,他们再反了,我们就没有银子和他们打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