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宫中 2/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下邳的曹操才是心腹大患。但是对于陈诚来说,那当然是先将身边的弱。在刘备领兵东来的时候,陈诚就跟他说过,在一两年之内,朝廷都是没有能力大规模对关东用兵的,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了。

    刘备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当日的情景,然后对陈登道“大将军有大将军的难处,我们还是自己想办法吧!这样,我再给荆州牧刘表和扬州牧刘繇写信,请他们发兵救援!”

    在满天下都在打仗的时候,陈诚也没闲着。在他和万年公主刘倩成亲之前,就已经任命赵云为并州牧,令其带着一万多牙兵经过河东太守杨奉的地盘,前去攻打盘踞在太原附近的匈奴人。

    徐荣虽然善战,但是手中的兵马只有两万,却要镇守五原,上郡,雁门等地。那些地方的匈奴人虽然已经被打趴了,但是在漠北广阔的草原上,还有鲜卑人在虎视眈眈。若是将边境上的兵马都抽回来,只怕河套之地就很难守住。

    所以陈诚才将赵云派了过去,整备彻底把匈奴人解决掉。于夫罗和呼厨泉兄弟蹦跶得也太久了,还是早点按死算球。这样也能敲打一下河东的白波军和太行山两侧的黑山军。让他们知道,朝廷虽然搬到长安去了,也不是他们所能轻视的。

    事实上,陈诚对张燕颇有好感,认为他能够在乱世中聚众百万,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黑山军虽然不停地在侵扰周边郡县,可是因为张燕而活下来了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同样的,陈诚对盘踞汉中的张鲁也很是赞赏。

    张鲁个人的品行上有些污点,因为他袭杀了同僚张修。然而他在夺取了汉中和东川以来,治下的百姓却是要比以前在朝廷的治下过的好多了。

    不过好感归好感,在陈诚的眼里,无论是张燕还是张鲁,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都是要被收拾的对象,只是看什么时候动手了。相反的,他对曹操和袁绍的感官差了很多。乱世中杀人无可厚非,但是像袁绍和曹操那样动辄屠城,却是已经突破了陈诚的底线。

    袁绍与张燕军交战的时候,杀戮极重。在攻破张燕部众的壁垒之后,往往是将里面的男女老幼屠杀一空。而曹操杀人比袁绍更加厉害,在夺取兖州的过程中,已经是动不动就屠城,。攻打徐州的时候也是一样,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相比之下,陈诚对待凉州和关中的豪强,已经算得上是仁慈。

    而在朝廷大臣们的眼里,张鲁张燕这些人,是比曹操袁绍更可恶的存在。曹孟德和袁本初他们好歹是出身于官宦世家,割据一方只是有些不够恭顺。张鲁和张燕又是什么东西了?不过是一些泥腿子,居然也敢学人家独霸一方,岂不是可笑?

    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士大夫就是士大夫,泥腿子就是泥腿子,这是上天注定好的,怎么能轻易地改变呢?

    天子刘辨对此深以为然,赞叹道“王司徒所言甚是!”

    万年公主给他拿来的那些书籍,看得人头大如斗,还是跟王司徒,士孙端等人老臣说话更有意思。这些大臣都是朝廷的栋梁,个个才高八斗,说话又好听,满口的都是圣人之言,比刷题有趣了一百倍不止。

    见到天子有所意动,王允趁机道“大将军把持朝政,排斥忠良,若是等其羽翼丰满,臣只怕有不忍言之事!”

    刘辨面色大变,不敢置信道“陈诚现在已经很跋扈了,还能有什么不忍言之事?”

    士孙端在边上道“陛下难道忘记了跋扈将军梁冀的故事了吗?”

    梁冀是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四代皇帝时期的大将军,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最为出名的事迹,就是曾经喂小皇帝吃饼。天子刘辨一听士孙端说起梁冀的事情,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惊骇地道“陈诚难道还敢弑君不成?他可是刚刚和万年公主成亲,他可是朕的妹夫啊!”

    王允道“大将军设立三省六部,夺取了朝廷的权柄。如今朝野中的大小事务,都操纵在他一个人的手上。若他真是忠臣,又岂能如此?现在不曾发难,只是因为外有袁绍,曹操,刘表,刘繇等各拥强兵,内有臣等忠心为主。

    现在赵云已经出兵并州,陛下也是曾经见过西凉牙兵的,赵云又是名将,平定匈奴人是迟早的事情。等到并州平定,大将军的势力就如日中天,不可撼动!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即便是想继续坐在宫中任由摆布,只怕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