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清田检地 2/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廷以政,对小民严苛,对豪强和世家却是太宽,以至于世家豪族占据了许多的土地,而贫者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君侯既然入主长安,自然要反其道而行之,当以小民为本,而对各地豪强施以严刑峻法,这样关中才能大治!”

    他站起身来,指点江山,意气飞扬,“为政之道,当以民为本!但是何者为民?能够为我所用的才是民!能够给官府交税交粮的才是民!能够给官府提供兵源的才是民!我们要保护这样的民众,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说话!除此之外,都是民贼而已!”

    阎忠说话慷慨激昂,逸兴遄飞,气势逼人,法正虽然聪慧,却还是太年轻了一些,有时候想的简单,甚至还很天真,被阎忠说得哑口无言,那也是正常的事情。他心有不甘地看了看面露赞同神色的堂中众人,转过头来对孟佗道“京兆尹,难道您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孟佗因为以前阿附宦官,一向被士人瞧不起,现在被关中士人推举出来,也不过是虚应故事而已。他又不是法正这样的小年轻,只想着将事情糊弄过去,根本就不想管什么关中派的死活。

    他自己得到了陈使君的重用,儿子孟佗虽然不如法正得宠,却也很得陈使君的喜欢,眼见得孟家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何必去趟这些浑水?但是被法正点名,他作为关中士人的代表,也不得不说两句了。

    “孝直说的有些道理,关中疲敝,是需要休养生息,”孟佗慢吞吞地道“但是现在周边都是敌人,主公需要更多的兵马,也需要更多的钱粮,休养生息虽然能让百姓受益,却没办法完成主公的抱负。”

    法正有些急躁地道“那您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嘛,就是主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主公明见万里,所思所想,定然是远超我等。我们只要认真执行就好,又何必去考虑别的事情呢?”

    众人听了,一方面佩服于他的无耻,一方面又在肚子里面暗骂马屁精。

    法正颇为鄙夷地看了孟佗一眼,要不是对方是孟达的父亲,他就要出言讥讽了。

    陈诚对孟佗的吹捧只是笑了笑,问其他人道“诸位可都还有什么别的意见?”

    众人或是摇头,或是默不作声,法正也无言以对,只能暗中生着闷气。于是陈诚就说道“如今天子驾临长安,朝廷大臣们也有一些跟着过来了。你们可以接触朝中的官员,若是有实干才能的,可以推荐加入到三省六部的体系之中。其他的人,就让他们挂个官职就好了。”

    阎忠曾与蔡邕有旧,笑着道“我素知蔡议郎有大才,可以做礼部尚书。”

    陈诚点点头,道“可。”

    接下来又商定了升贾诩为侍中令,以董昭为工部侍郎,还有将那些随天子车驾而来的朝臣塞到一个个岗位上。这样一来,原本人手不足的三省六部立刻被填满了大半,还剩下的一些职位则是准备分给关中的士人和豪强,在他们通过考试之后。

    现在陈诚治下的领地上,同时存在着举荐和科举两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最终都要通过考试,确认他们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才能之后,才会得到任命。鉴于现在知识都被垄断在世家豪门的手中,这种做法竟然也没有遭遇到多少反对。

    商议完毕,阎忠道“之前忙于救灾,现在关中已经大体稳定下来,是不是要重新丈量土地和统计人口?”

    长得白白胖胖的董昭不由得看了阎忠一眼,心道这种激烈的政策,必然会得罪不少人,也就是阎尚书才敢提出来了。

    重新丈量土地和统计人口,这是历代统治者都想干,而很少有人能干成功的事情,就算是以光武帝刘秀的雄才大略,在实行这条政策的过程中,也是遭到了不少的阻力,前前后后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将这项政策落实了下去。

    只要是开始开始清点人口和土地,必然会死上一些人。但是难道因为会死人,就不去做了吗?打仗同样会死人,难道就能拱手向敌人投降?这是明显不可能的事情。陈诚已经靠着武力拿下了关中,自然要将关中的资源都掌握在手里。

    他也不问其他人,立刻拍板道“这件事就由伯道负责,除了陷阵营和飞熊骠骑之外,各地的郡国兵和牙兵都可以随意调动。郡太守两千石以下,皆可先斩后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