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人才 1/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像袁绍,袁术那样野心勃勃,也不似曹操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武人,因此很快就被董昭说服了。随后,他就带着数百亲兵,先拜会了凉州牧陈诚,然后再去拜见皇帝。

    在亲眼见到了西凉军的装备和军容之后,张扬先是惊讶,随后心中又有些庆幸起来。打仗当然不只是看装备的好坏,但是装备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况且西凉骑兵向来强横,朝廷屡次征讨却都无功而返。如今西凉军得到了这么好的甲胄武器,那就更加不好对付了。

    在面见天子的时候,陈诚陪同着张扬一起,并且将那些大臣都隔绝在了别处。张扬拜见过天子之后,随即就起身离开,只留下了刘辨无助的眼神。

    何进这几年来从关中吸血吸了不少,将河内也是折腾的不清。好几次何进想要将河内的兵马全部撤到黄河以南,要不是张扬据理力争,只怕河内已经落到了黑山军张燕的手中了。现在天子不过十六岁,还没到亲政的时候,张扬自然要先站在掌握有实权的人这一边。

    看这天下的混乱情况,想要平定下来,只怕是要很长的很长的时间。

    张扬来了又走,将杨彪,士孙端等人仍在了一边。大臣们听说之后,无不破口大骂,却也无可奈何。陈诚又等了一日,在探马报告说张扬部确实已经拔营北返之后,这才带着天子往长安的方向而去。

    陈诚所要的,不过是天子一人。其他的大臣于他而言,都是可有可无。见到天子被西凉军簇拥着往长安而去,大臣们先是继续大骂,见到不起任何作用,然后就分裂成了两派。一派以太尉杨彪为首,认为朝廷的根本还是在洛阳,即便天子西行,公卿们还是应该赶回洛阳去再说。

    另一派则是以士孙端等人为首,他们一边咒骂陈诚肆意妄为,一边又只能无可奈何地跟了上去。跟着天子车驾西行的人里面,有王粲这样出身名门望族的,但是更多的却是像蔡邕这样出身不是太高的朝臣。

    陈诚素闻蔡邕之名,听说他跟着天子一起西行,特意将他召来问话。交谈之中,发现对方才思敏捷,文采斐然,陈诚心中很是高兴,说道“杨彪等人固然名望很高,但是又怎么比得上蔡议郎妙有绝伦?”

    于是下令让士兵找了一匹驮马,送给蔡邕作为代步之用。

    在张扬率兵离开之后,董昭带着十几名徒众留了下来,他已经被任命为朝廷的议郎,因此便和张扬分道扬镳了。张扬虽然有些不舍,却也不能阻挡别人上进。他手下的那些人倒是很高兴,董昭是外来户,靠着才能很快得到了张扬的信任,但是对河内本地的豪强们来说,董昭就很是可恶、

    现在董昭被调往了朝廷任职,他们都是高兴不已,弹冠相庆者不知凡几。不但走了一个讨厌鬼,还空出来了一个官职,对于河内郡的豪强和士人们来说,这就是一桩大好事啊!

    董昭等陈诚召见完蔡邕之后,上前说道“明公虽然将天子迁往长安,但是中原之地不可不留兵驻守。”

    陈诚说道“这件事我也想过,但是留兵多了,则补给跟不上。留兵要是少了,又没有什么用处。公仁提起这件事,可是有什么好主意吗?”

    董昭骑着的是西凉军的驮马,却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他笑着道“皇甫嵩如今也跟着天子的车驾一起,何不命他留守弘农,相机收服洛阳?若论知兵,袁术不如黄甫义真远矣。即便不能夺回洛阳,也可保弘农无事。”

    之前陈诚也在天子身边见到了皇甫嵩这员威震天下的名将,但是当时都在被杨彪,张喜等一干大臣斥责,所以他也没有跟皇甫嵩交谈。本来是想等回到长安后,任命其为陆军中学的校长的。现在听董昭这么一说,陈诚觉得也不是不行。

    他沉吟了一会,问道“弘农也已经残破,百姓大多流离失所,皇甫嵩虽然是天下名将,但是没有士兵和钱粮,皇甫嵩又能怎么办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董昭先是称赞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形容贴切,然后回答道“弘农虽然残破,但是世家大族之中尚有许多钱粮和奴仆,若是任命皇甫嵩镇守弘农”

    不等董昭说完,陈诚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皇甫嵩的名望很高,若是留在弘农,那些弘农郡的豪族,比如说五世三公的杨家之类的,多少要卖皇甫嵩一些情面,会拿出一些钱粮

    来支持。

    于是陈诚笑着道“那就按照你说的办。”

    在控制了朝廷之后,他手上可用的人才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董昭,蔡邕,王粲,刘祯等,或是才思敏捷,或是文采出众,或是计谋甚远,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陈诚麾下文臣太少的窘迫局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