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吹笛 1/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多了,产出也就多了起来。

    这一年陈诚也没有再弄出什么新东西,只是帮着各地多修了一些磨坊,再就是将原本的工厂规模扩大了一些,然后又改进了一下纺织机械而已,结果州中竟然有了大治的模样。百姓们虽然还是很穷困,但是居然大多都能基本上吃饱饭了。

    而且这种情况不只是在银川附近发生,而是在凉州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一样。在贺兰山东边,有着十多家纺织厂。生产出来的布匹价格相对于昂贵的蜀帛来说,算的上是十分物美价廉。便宜不说,保暖的效果还更好。

    这么多的羊毛布投放到市场上,却并没有“对农村的经济体系造成冲击”。陈诚之前曾经担忧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考察过后,才发现情况和他想象的不一样。这个时代没有大规模的棉花种植,布匹大多是亚麻制作的,再就是丝绸。

    丝绸的几个主要产地分别是关中,蜀中,中原,齐鲁,西凉可从来就没有什么男耕女织的传统。即便是在朝廷统治凉州的时候,这里也是没有什么纺织业的。诸侯和豪强们所使用的布匹丝绸多半是从蜀中和关中运过来的。

    既然根本就没有纺织的传统,那也就谈不上“对农村纺织业的冲击”了。银川产的羊毛布和麻布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凉州,将蜀中和关中的布匹打的节节败退。要不是凉州实在不适合养蚕,只怕连一点丝绸的份额都不会留下。

    蜀中的刘焉和关中的豪强们为此大为光火,却也无可奈何。以前西凉是真的穷困,什么东西都没有,想要用点好东西都要向外购买。现在有了便宜的替代品,大家自然是纷纷用脚投票了。

    就是在这种利好的情况下,陈诚突然之间就空闲了下来。他现在每天只用去公署里面坐班半天,然后就可以回家。矿难和生产事故还是经常会有,但无论是陈诚还是其他人,都对死人已经快要麻木了。

    要是哪个月不出几起事故,反倒会觉得奇怪。最开始的时候,本世界的官员们根本就不将死人放在心上。那些胡人,还能算的上是人吗?明明就是两脚的禽兽啊!

    陈诚抓了几次生产管理,都是执行了几天,然后就执行不下去了。他在感慨不忍之余,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只能在官府的工厂里面多用点心了。但是这样一来,官府的产业在很多时候就比不过那些民营企业。

    人家能将劳动力往死里用,官府好歹还要讲些脸面的。不过问题也不大,他准备再过一年就更再新一下设备,这样又能将生产效率差提高不少,产品的竞争力也会增强许多。当然,要不了几年,等到技术扩散之后,又会回到原来的问题上。

    所以这也只是治标的方法,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陈诚为此思索良久,发现就算他是开了挂的,也只能将问题往后拖延,却不能根治。等到最后,总有爆发出来的时候。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诚也只能宽慰他自己总的来说社会还是在发展,只要发展的够快,总是能掩盖住很多问题的。要是真到了那么一天那他也不在了不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后来的事情自有后人去处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何等雄武?创立下的规矩还不是没几年就被破坏了?反正到了后面,总是会沉渣泛起的。

    他在的时候,就好生管理。不在了,那也就不用操心。

    想清楚了之后,陈诚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忙碌惯了,一旦空闲下来,会觉得有些发慌。他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调整过来,过上了每日工作半天,剩下的额时间都能自由支配的幸福生活。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刘倩放学回来后,见到了在院子里面吹笛子的陈诚,于是觉得很奇怪。她走上前来,静静地听着从未听过的欢快曲调。等陈诚吹完之后,才问道“师父这是吹的什么?”

    “笛子。”

    “我是问什么曲子啦!”

    “胭脂妆。”

    刘倩歪着脑袋,用奇异的目光打量了陈诚好一会,“是吹给我听的吗?”

    “你喜欢听的话,那就是吹给你听的。”

    “要是我不喜欢听呢?”

    “要是你不喜欢听,”陈诚耸了耸肩,指着在院子里面悠然地啃食着马料的咕噜,道“那就是吹给它听的。”

    “哼,我听说过对牛弹琴的,还是第一次见到对马吹笛子的。”

    陈诚笑了笑,道“那我明天弹琴给它听好了。”

    “师父你还会弹琴的吗?”

    “恩,学过一点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