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乌云渐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不能让建筑工人人心惶惶,以免影响工期,感染了,把病带入城中,那也更加麻烦。

    除了清点死亡人数外,包拯要做的就是消灭感染源了,这些尸体,不管死者生前是否患病,都直接用石灰处理,然后装袋子运输,避免直接接触。

    弄到乱葬岗,丢下去后,再铺上一层石灰。

    虽然回来后又是换衣服又是洗澡的,执行任务的巡卒依旧心里发慌,可是没办法,他们是兵,必须得执行命令。

    处理完尸体之后,包拯就封了所有难民营内的井口。

    也勒令不能去河中打水,有巡卒骑马巡查的,难民需要喝水,必须喝烧开后的水,热水亭供给自然不够,但是包拯让汇通商行调了一批煤炉和蜂窝煤来。

    形成自助的烧水点。

    从难民中每百人选了个“保长”,让保长去监督和组织,以后物资的发放也会通过保长的手,但是,有了问题,也第一时间拿保长是问。

    敢喝生水者,连同保长一起,杖二十。

    照实打的那种。

    不仅仅管喝水,还要管拉屎拉尿,出恭必须去厕所,对粪坑基本上实行每天三次石灰填埋,味道虽然难受了点,但胜在杀毒……

    这些卫生,“小事”,难民是相当不理解的。

    私下里还给包拯起了不好的外号,但是一来包拯态度强硬,二来许诺了肉粥,惦记着肉粥难民们暂时还能遵守规矩。

    只要给肉粥,别说管卫生,就算管睡觉都行!

    如果是苏彧的话,还真会管睡觉……

    前提是这些难民真的有可以称之为被子的东西的话,仓廪足而知礼节,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你不能要求他讲卫生和纪律。

    所以,苏彧会慢慢让他们吃饱。

    但苏彧不在,不会有人给这些难民资产,帮他们谋出路的,即便是包拯,想的也只是救活这些人,等河水退了,帮他们安置回原籍,种自家的田去。

    至于他们的田还在不在,包拯不大会去想这个问题。

    因为,八成是不在了。

    但只要有田能种,做佃农总归是能活下去的,总比挤在东京城外,每年要朝廷拿出上百万贯的钱来养活要好。

    苏彧不在,叶明仁也不可能把后续的物资交给包拯。

    他只会把苏彧关于防疫的那批物资交出来,全部价值是三百万贯,说是防疫物资,其实大部分都是生活物资,而且叶明仁已经很仁义了,他是按照涨价前的物价来的。

    第一批到的防疫物资,大约价值八十万贯。

    除了药材、石灰、棉被、衣服、碗筷、瓦罐这些东西之外,最重要的,是粮食,一共四十万石粮食,已经运送抵京。

    足够二十五万人敞开吃三个月了。

    光粮食就价值二十八万贯了,加上那些准备的副食品,食物耗费在五十万贯左右,就这,其实是不包含买肉钱的。

    二十五万人,要顿顿粥里有肉的话,每天得杀2500头猪才勉强够用,光是买猪的钱,每天就要花费一万贯!

    让难民吃一个月的肉,就需要三十万贯!

    所以,一千万贯就想安置二十五万难民根本不可能,吃喝拉撒,哪样不用钱?更别说购置生产资料了。

    更多的物资,不是叶明仁不交。

    是真只有苏彧才有可能安置这些难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