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大举进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明的中枢,不管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是很好的选择。

    由刘振奋率领的西部军团进攻陕西,牵制洪承畴等人,届时,刘元昭将会派人联系高迎祥等人,夹击洪承畴。

    东部军团则会进攻辽东,牵制满清八旗,让他们无法支援大明。

    五月下旬,喜峰口,此时的天色已经暖和了许多,驻守喜峰口的边军兵丁也走出来看一看这外边的景色。

    刘大谷弄了弄自己的单衣,笑道“嘿,这满清以后都是咱大明的番邦了,以后这边就安全许多了吧。”

    旁边的老兵牛进财摇头道“小子,年轻了吧,咱可是听说了,去年,北边的华夏就打了咱大明。”

    说着,他指着喜峰口外边的草原道“这就是华夏的草原了,你以为以后就消停了?嘿,别太高兴了。”

    刘大谷皱眉道“牛叔,那咋办?这华夏币满清厉害不?”

    牛进财翻了一个白眼“你这个憨憨,你以为辽东的鞑子怎么怂了,那就是因为被华夏打怕了。”

    “啊!”刘大谷惊叫道“牛叔,那以后岂不是更危险了吗!”

    牛进财叹了一口气“是啊,更危险了,你小子别大惊小怪了,再过几天,咱们就可以换岗了。”

    这时候,藏兵洞里走出几个明军。带头的汉子看着刘大谷念念有词,就喊道“大谷,你他娘的在念叨什么呢?”

    刘大谷回道“牛叔说了,咱们对面有一个比鞑子还厉害的,我跟菩萨祈祷呢,希望我平平安安。”

    那汉子不以为意道“你就别瞎担心了,他来了又能怎么样?”

    汉子话音刚落,刘大谷就看到远处出现了一道黑线,顿时就瞪大了眼睛,嘴里结巴道“看那我”

    汉子看着刘大谷指着远处,惊讶的说不出话来,笑道“好小子,你还知道消遣哥”汉子看到远处也愣了一下。

    随后他惊叫道“敌袭!快点狼烟!”

    坐在地上的牛进财也感觉到了震动,立马起身一看,当即就往藏兵洞里跑,然后跑到顶端点起烟火。

    他对着下边大喊道“还愣着做什么,赶紧跑啊!”

    十几个人那还顾得了喜峰口,当即就下关逃跑了。

    不过喜峰口的狼烟升起,其他地方的烽火台也烧起了大火,黑烟肉眼可见。

    很快,警报就传到了蓟州镇,这是北方重镇。

    蓟州镇位于京师东北方,是距离京师最为接近的一个镇。所以,蓟州镇既要起到抵御外侮、拱卫京师的作用,又要起到震慑叛贼,维护朝纲作用。

    这双重作用,使得蓟州镇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边防重镇,所以在兵力上也是超过一般的重镇。

    如今坐镇蓟州镇的总兵名叫杨嘉谟。杨嘉谟号明宇,原籍四川重庆府长寿县,生于万历五年,即1577年十二月初九。

    杨嘉谟系始祖杨胜八世孙,父亲名叫杨魁,祖父杨鳌。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他二十五岁时,世袭陕西凉州卫指挥,万历四十年(1612年)升任陕西大松山守备,任游击将军。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任陕西宁夏镇城游击,后又改任宁夏卫泉营游击。天启六年(1626年)授骠骑将军,任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

    崇祯四年(1631年)杨嘉谟任蓟镇总兵,1637年,即崇祯十年,杨嘉谟因病请求退休,得到皇帝恩准,回凉州调养,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二十四日因病去世,享年66岁。

    杨嘉谟在得知是喜峰口惊变之后,想起了崇祯二年的事情,他当即就派人向京师急报,同时派出斥候前去喜峰口侦察。

    这个时候,他还得请示蓟辽总督丁魁楚。

    他字中翘,号光三,归德府永城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明朝覆灭后,丁魁楚与瞿式耜、吕大器等拥立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清兵南下后,丁魁楚以三百余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余万两入岑溪,投降清将李成栋,许以两广总督的职位。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四日,被开肠破肚,至夜断气。

    丁魁楚这个人没有什么才能,胆小怕事,在听说有外地入侵的时候,居然想着逃跑,还是杨嘉谟扯住丁魁楚说“丁总督,如今敌情不明,或许只是蒙古人打草谷而已?”

    丁魁楚听到杨嘉谟的话,心中又安稳了许多,当即解释道“本督是怕来的敌人太多,怕杨总兵守城困难,所以本督想去京师那边请求援兵,呵呵呵。”

    杨嘉谟也懒得戳穿丁魁楚的谎话,他说道“丁总督,如今大战在即,希望总督可以拨些钱财,让我下发,提振士气。”

    一听到钱,丁魁楚就来了精神,连忙摇头道“钱?本督哪里有什么钱,朝廷最近可没给什么钱啊。”

    杨嘉谟这下有点生气了,说道“总督,你莫要诓骗我,朝廷不曾有断过辽东的银子,府库里总会储备一些银钱,以备战时!”

    丁魁楚有些心虚,那笔钱被他给贪了呀,他还以为辽东没了鞑子的威胁,这笔钱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自己贪了。

    他连忙说道“啊,本督记起来了,是有这个钱,不知道杨总兵要多少啊?”

    杨嘉谟说道“总督,如果真要开战,至少就需要十万两银子。”

    丁魁楚瞪着眼看着杨嘉谟,道“怎么这么多,本督当时可没当时记得可没有这么多。”

    他连忙摇头,十万两这么一大笔钱,他怎么拿得出,当时可是很多人一起分得,那也没有十万两。

    丁魁楚当即说道“两万两,只有这么多。”

    杨嘉谟脸色变了变,咬牙道“不行,至少三万两!”

    丁魁楚想了想,到时候大家伙凑凑,出了这笔钱,于是就答应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