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虚实笼络贤达士 纵横捭阖黑白棋(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换旧族。

    更何况,卿与齐国共一萧。

    以齐开国高皇帝计,卿与萧鸾均在五服九族之内。

    若是萧卿有意,孤也不吝玉成。”

    萧衍自觉失态,忙叉手答道,

    “惭愧,惭愧。

    纲常岂可乱!

    此事魏王休要再提。”

    萧衍方才有些魂不守舍,但终究棋力仍在魏王之上,

    虽然方才惨遭屠龙,但步步为营,仍然扳回了局面,收官盘面又变成了细棋。

    终局数子,魏王竟然只以一子之差堪堪险胜。

    当时规则没有贴目,黑棋赢一子也是赢,

    但如果按照现代的成熟围棋规则来判断,胜方其实应是萧衍。

    但无论如何,眼下究竟是魏王胜了。

    以通幽境境越级挑战若愚境成功,元宏难免龙颜大悦。

    便吩咐黄门设席摆酒,款待诸宾。

    既然是以棋会友,这主宾的位置自然让给了萧衍,庆云敬陪末座。

    两人这一局棋,明里是黑白之争,暗里却已是心有灵犀,缔结了口头盟约,少不得是要对饮歃盟了。

    元宏捧起酒樽向萧衍遥遥示意。

    二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一杯入喉,元宏将眉毛皱得和陇西披霞岭一样,咋舌嫌弃道,

    “这水酒真是淡出个鸟来!

    怎么能用它来招待朋友?

    朕的白堕酒呢?

    赶快换朕的白堕酒!”

    中常侍抱道德踏着碎步跑了上来,小声提醒道,

    “虎牢的藏酒已经不多了。

    今儿贵客多。

    按这架势,大概只够两顿。”

    元宏面露不愠,只是扬了扬手,

    抱道德立即会意,赶忙快步下去操办。

    》》》》》敲黑板时间《《《《《

    这一节的知识点我们主要讲围棋棋盘的演变。

    在讲正事之前,先讲三个人,一个词。

    一是中常侍抱道德,此人是史实真名?姓抱?抱抱的抱?恭喜,你猜对了,抱嶷字道德,孝文时期中常侍,在《魏书?阉官列传》有传。据说祖上姓杞,就是杞人忧天的那个杞。董卓乱国时期避难改姓为抱。这是个非常罕见的姓氏,入史书传记者,当书一笔。

    第二个人我们要说一下李彪李平章。此人脾气比较耿,几次失官,但仍然圣眷不减。496年八月元宏幸华林园,是时李彪因弹劾赵郡王元干被免官,但《资治通鉴》仍并举李冲、李彪、高闾、王萧、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为当代文臣冠冕,李彪的顺位仅次于李冲,足见其重。这便是本作中李彪免官平章事的原型。

    第三人是参与谋反的陆希道。他老爹造反伏诛,他也因此被流放辽西。但这小子后来还真的又得机会回调京师,官至前将军,州刺史,复封男爵。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不多见,绝对体现了元宏的胸襟,所以书中又添加因果,备为一梗。

    人说完了,我们再说这词。前文我们辨析外来语的时候,有读者私密我问“自由”这个词是否外来。当然不是了,今天我们特别要讲这个词,还要捋清“自由”这个词在东西语源中的不同,造成内涵上的本质差异。通过这种差异,我们便能理解一些西方魑魅现状。

    东汉《风俗演义》,《后汉书》,均有用到自由一词。所谓“进退自由”,“纵舍自由”。自由,在汉语中是一个倒装词,就是由得自己(意愿)。这当中,重视的是主观的判断和思想。而西方所谓“freedom”标准牛津字典的解释是,不受阻碍(without anyone stopping you)的说与行事的权力。“free”的牛津解释是,没有特别的计划和安排。维基解释是随时可能变化。大家有没有发现,西方的所谓free,不问对错,没有谨言慎行的前提,只强调客观束缚。这种“自由”在社会形态中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精神寄托,与他们倡导的另一个概念“法制”,在哲学思辨上是完全相反的。而我们大脑中对于“自由”的印象,明显更接近古籍解释。西方学者对这种根本意识矛盾故作不知,因为他们对这一对词的用法,只是充作意识形态攻击的武器罢了。

    “自由”,“宇宙”等概念的提法,在华夏文化中不但提出的早,而且解释更精辟,更科学。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语言早就赋予了这些词汇更深刻的意思。而我们却以为这些是“外来新事物”。这就是弱势地位文化的悲哀。

    好,最后我们来说棋盘。四十五道棋盘当然是本作造梗的一个玩笑。这样的棋盘理论上黑白子各需一千余枚,这棋子得有多重啊!关于棋盘呢,考古学发现中有九路,十三路,十五路,十七路,十九路等等制式文物出土。唐朝以后基本定型十九路。但是在唐代以前,有关棋盘路数的书面说法,只有两种。一,东汉邯郸淳《艺经》云棋盘十七路。二,敦煌考古发现《棋经》中引用梁武帝萧衍棋著,说棋盘十九路。书面记录其实只有两个时间点,具体棋盘是在何时从十七路便为十九路的,无法得知。如果结合考古发现,其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有多种棋盘制式并存的。

    了解这一点有什么意义?现存最早的围棋棋谱——《孙策诏吕范弈棋局》,虽然仅存四十三手,但却是两千年棋道的活化石。这局棋谱用的是十九路棋盘,许多“专家”因此称其为伪本。其理论依据是东汉棋盘应为十七路。他们在引用这个结论的时候,大概都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得来,有无旁证,以及纵向横向的对比。只引了东汉邯郸说的孤例,便盖棺定论了。这种做学问的方式实在要不得。本作结合尧作棋的说法,以及华夏大一统政权的郡县演变,拟合了天下逐鹿棋盘说,本是没有任何古籍可以作为佐证的。但是数字,时间点都与事实吻合,至于各位看官信或不信,那便各凭己心了。

    另外,在文中我们还看到了萧衍“五岁坐照,七岁通幽,十一岁斗力无敌手。”的说法。这又是坐照,又是通幽的,难道是笔者剽窃某位巨巨的设定?非也!这是出自邯郸淳同学所著《艺经》对于棋力九品的划分,这也是当今围棋九段制最早的雏形。文曰: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若对比当今九段制,本文设定魏王四段,萧衍八段。这是因为萧衍棋力出众在史书上是有证据支持的,而且他有自己的围棋著作,倡导并举办过全国性的围棋段位赛。对围棋比赛略有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四段赢八段,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儿。同为职业选手,初段放倒九段都不算鲜见,何况萧衍自己分心旁骛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