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怎么不去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没有得到万载玄冰,但是自己身体里的真气到底去哪了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陈琼的心情很不错。

    这种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了七月末,苏州罐头作坊出品的鱼罐头在蜀川京畿一带销售得还算不错,虽然宋宪没赚到多少钱,但是有陈琼提前支招,好歹把名声打了出去,只要提到罐头,大家先想到的就是苏州货,算是树立起了品牌意识,当然在这个时代,光有品牌意识并没有卵用,主要还是看价格。

    现在霍斯已经按照陈琼之前规划好的路线,开始投入力量研制水果罐头,水果罐头的销售前景要比鱼肉好,而且江南道的水果也比鱼便宜。唯一的问题是这时代的野生水果甜度不够,煮熟之后更酸,简直没法下咽,必须加糖,糖可比盐贵,于是成本biu的一下就上去了。

    现在苏州罐头作坊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甚至为了多销可以做到无利。主要是为了培养消费人群,积累技术。

    然后宋府尹很快就发现陈琼对他过的“不赔就是赚”竟然是真的,因为制造罐头需要大量的陶罐,单独的陶罐不但不值钱还不容易长途运输,所以对于罐头厂来属于一次性消耗品,只能大量定制。不但带动了苏州制陶业的发展,而且还从附近地区吸引了大量的货源,相比起官办的罐头厂,这些人可是实实在在赚钱的,不赚钱人家也不会干。 /

    制陶业发达造成的直接后果除了促进制陶技术发展,开始迅速出现高端陶器,甚至于主动向瓷器方向转化外,还吸纳了大量的人工,包括短途运输业,如果不是地会及时稳定市场,苏州附近的脚夫就已经集体涨价了。

    陈琼对这种在前世可能上头条的欺行霸市行为没什么看法,脚夫出来干活是为了求利的,他们当然愿意多赚钱,问题是短途运输价格涨得太快,最终的结果反映到市场上,很可能是因为运输成本太高导致的物流萎缩,宋宪可以不赚钱,但是不可能赔本赚吆喝,于是刚刚赚了几好钱的脚夫们恐怕立刻就要面临失业了。

    很多时候盲目放开市场,并不会让市场繁荣,只会让市场变得混乱不堪。市场的确有自主调节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方式是螺旋性的,而且并不保证最终结果,那些成功的例子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它们成功了。

    类似于制陶业的情况还有不少,虽然分摊到人之后,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捞到几个钱,但是因为本身基数太低,这几个钱对于绝大多数苏州人来已经不是钱了,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代表着财富,还代表着希望。希望是一种可以自我繁殖的东西,今觉得画在纸上的大饼有希望,明就会觉得摆在桌上的大饼也有希望,对于普通百姓来,自然也就更愿意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随着苏州城的繁荣,宋宪也变得越来越忙,当然脸色也变得越来越好,毕竟对于官员来,忙就意味着权力,这个跟罐头厂里的工人是不一样的。

    因为陈琼在苏州的原因,新任江南节度使何进上任后干脆就没来过苏州,各种政令也只是按常规下发之后就再无后续,对苏州的事完全不闻不问,摆明了不想和陈琼扯上关系。

    宋宪没有上司指手划脚,自然乐得省事。不过他是官场老油条,虽然抱上了兴国公的大腿,仍然按官场规则去江宁拜见了一次何进,两个老油条符合社会期待地商业互吹一下,表面看起来也算其乐融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