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试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凑到王宇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之后,便起身回到自己的地方休息起来,而王宇则看了面前的火堆一眼,不在言语。

    竖日,清晨,当王宇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外面的风暴已经停息,而胡八义和胖子正在一处挖着什么?

    王宇走过去观看,原来胡八义二人,感觉这个遗迹会有好东西,就抱着挖挖的心里看看,没想到还真让他俩挖出了几块特殊的石头。

    那几块石头黑乎乎的,往两侧再挖几下,却没有再见到这种石头。这时,考古队的郝爱国等人见到这些石头,也过来帮忙,挖了大约半米多深,在这细细的黄沙中,露出一个黑色石像的人头。

    这人头足有常人的两个脑袋加起来那么大,眼睛是橄榄形,长长的,在脸部的五官中比例太大了,显得不太协调。头顶没有冠帽,只绾了个平髻,表情非常安详,没有明显的喜怒之色,既像是庙里供奉的神像,也像是一些大型陵寝山道上的石人,不过从石像在这间大屋中的位置判断,是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陈教授看了看,对郝爱国说:“你看看这个石像,以前咱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郝爱国戴上近视镜,仔细端详:“老师,还真是的,雍凉之前出土过一处千棺坟,那墓中也有和这一模一样的石人,眼睛非常突出,异于常人,这应该是叫巨瞳石像。”

    在天山、阿勒泰、和田河流域,以及漠北草原的各地,都发现过这种巨瞳石像,关于石像的由来,已不可考证,曾经有学者指出这应该是蒙古人崇拜的某个神灵。

    根据史册记载,忽必烈在西域沙漠中有一处秘密的行宫,称为“香宫”,最早这种石人的雕像就供奉在香宫里面。但是后来又过了些年,随着几座年代更为久远的古墓和遗迹被发现,也从中发现了巨瞳石人像,这就推翻了“香宫”的假设。有人说这是古突厥人遗留下来的,到最后也没个确切的说法,成了考古史上众多不解之谜中的一个。

    考古队中的几个学生从没见过巨瞳石像,掏出笔来在本子上又记又画,商量着要把下面的沙子挖光,看看石人的全身。

    王宇走出避风地方一看,古城遗迹又有一大截陷入了黄沙之中,露出地面的部分已经不多了,再有两次这么大的风沙,恐怕这座无名的古城就会消失在沙漠之中,不过即使全被黄沙埋住,也不意味着是永远被掩埋,塔克拉玛干有一多半是流动性沙漠,随着狂风移动沙漠,不知道多少年之后它还会重见天日。

    此时,郝爱国正在指挥学生们挖掘墙角那尊石人,已经挖到了石人的大腿,大伙都围着观看,只有安力满趁风势减弱,出去照看躲在城墙下的骆驼。

    胡八义和胖子则是从包里取出些干粮,边吃边去看他们挖土,因为这个东西还是交给考古队来处理比较好,这次跟随考古队进沙漠,除了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大型古墓,也是想和这些专家学些考古方面的经验。

    他们怕损坏石人身上的雕刻,只用工兵铲挖开外围的沙子,然后用平铲和刷子一点点地清理,挖开一部分,清理一部分,同时还要做各种记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