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选拔之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刘备道:“我们巴蜀之地虽然英才不少,但相比中原,还是差了一头,只要从寒门中传播教习文化,才能多些英才,增强成就霸业的机会。孔明、子乔,这是大事,不可懈怠,士元也帮助选拔!”

    庞统道:“主公放心,只是长得俊的我老想把他踹出去!”

    众人都笑,刘备道:“告诉各个郡县亭长,不要以容貌为第一选拔标准,才学品德才是最重要的。”

    庞统大声道:“主公英明,慧眼如炬,发现了我这个才学品德极其优秀,容貌一般的大才子。”众人哈哈大笑。

    刘备道:“好,士元如此坦荡胸襟,不愁遗落英才。”

    张松接口道:“按主公要求,士族也推荐一批人,不知主公如何任命。”

    刘备道:“才学如何。”

    张松道:“不能说是一等一的英才,也还不错,见过些世面。”

    刘备道:“士族没有阻止开办学堂吧?”

    张松道:“主公放心,孔明已经相出了遮人耳目的法子。我们先是制定了严苛的选拔制度和人数,而且故意请士族参与制定。

    他们一看,三年时间才选拔出五座大学堂三百人,而能选拔做官不过十个人。就有些没当回事,毕竟他们每年总共能推荐上来一百多人。”

    刘备道:“三年十个人,那我贤才遍布的想法不就完了吗?”

    张松笑道:“主公,我还没说完,我们暗地里还有猫腻,亭中小学堂可以呆三年,三年考不进县里中学堂的就回到每一亭教村里的孩子读书。

    考进县里中学堂的继续学习,三年考不进郡里大学堂就在各县里做个记事等一些小官,之后慢慢升迁,长年累月,做个县长不难。

    考进大学堂的那就是比较出色的英才,录取的前十名汇总到一州首府,开始出任要职。

    十名之后的则先出任一些小官,由我们或者我们安排的人带一段时间,之后外方治理郡县,半年考核一次,三年后再在这些人选拔前十名的,就出任郡县的从事等官职,其余的按照各自能力下放。

    如此,这些庶族子弟会迅速充斥各个郡县。而士族的举荐弟子我们尽可能的编如军中,出任参军之类的文职,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掌控兵权,而这些人我们可以安排其副将制衡。况且军中征战难免死伤。

    而大将如关君侯、翼德、子龙等名将是不可替代的,他们的威望足以镇住这些弟子,而且士族子弟又有几人能成为像关君侯这样的名将,或者说达到他们的高度时又有几人不是对主公极尽忠诚的。

    他们必然不会轻易舍弃已经得到的地位和富贵,而有关君侯、张翼德这些庶族大将的中和,武将方面不必担心,而现在天下大乱,军中是混战功的绝佳位置,士族们也乐意。

    待天下安定,战事渐渐停止,文臣的作用凸显出来,我们暗中扶持的庶族已经遍布州县,士族想要替代他们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办成的,只是现在要尽量给与他们特权,安抚他们。

    主公则要坚持收紧录取的口子,十年后,士族要想不被甩掉而失去地位和要职,只能低头。主公的开科举取士的梦想就能实现了。”

    刘备连连称赞道:“好好好。但军队要看什么样的。尽量多的往地方安排。前线征战必须慎重。”

    张松道:“主公放心,孔明可是连他们祖辈都查的明明白白。安排起来更是想了又想。看着松都着急。”

    刘备笑道:“正该如此!对了郡县任职士族会阻挠吗?”

    张松道:“主公,所以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些郡县任职首先把他们明着调到军中。

    暗地里冠以各种调动的名义把他们悄悄安插到离他们被选拔的郡县较远的郡县任职,又有各地靠得住的郡守帮忙。

    瞒个一两年不成问题,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不怕反对的声音。”

    刘备听后完全放下心来,对诸葛亮、张松道:“孔明、子乔,我知道,你们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两人连称不敢。刘备道:“下一步,我会亲自参与。”

    停了一下,刘备又道:“此事暂且说到这里。孔明、子乔、士元你们多费心。”三人应诺。

    I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