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扬长补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然后,他抬头间,就看见了从外面走进来的俩人,神色惊愕,内心很是震惊。

    进来的俩人,一人身材高大,年纪三十岁的样子,眼神锐利锋锐,衣服下的肌肉隆起,浑身带着一股子锋芒出鞘的寒意,应是保镖;还有一人身材消瘦,年纪大概五十多岁,额上有些微微的皱纹,但眼睛很有神,笑容也很温和,第一印象就给人很亲切的感觉。

    苏越的目光,一直盯着那位年纪大的中年男子。

    内心已然涌起惊涛骇浪。

    这人的容貌,他太熟悉了,因为前世很多年,他在新闻联播上,见过了无数次。

    当然,此时此刻,对方并非是那般核心人物。

    苏越在注意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仔细地打量着苏越,随后呵呵笑道“小易,这就是为咱们财政赚了不少钱的小孩吧?不错……咱们国家,总是人才辈出啊,未来的希望,还是在他们这些人身上。”

    “李……”

    “坐下吧,不用这么客气。”中年男子挥手让站起来的易钢和苏越坐下,随后自己也坐下,“点菜了没有?他们家是老店了,三十年前,我在燕京读书的时候,就在这里吃过饭,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今天小朋友远道而来,很是辛苦,就当我做东请客了。”

    说着,他便吩咐身后的保镖,随口报了几道菜名,然后让保镖吩咐服务员。

    保镖微微颔首,就走了出去,这时候,易钢才缓过神来,正准备向苏越介绍眼前的人,苏越却已经微笑地主动道“我听过李先生的几次演讲稿,很受感染,对李先生,也很是尊敬,这次见到真人,荣幸不已。”

    “哈哈……”中年男子开怀大笑,“你说你很受感染,可曾记得一两句?”

    苏越尴尬地一笑,关于这个……他还真不记得。

    中年男子见到苏越微微窘迫的神色,再度大笑了两声,却也没有责备,说道“小苏啊,我与易局长私下交谈了数次,他都称赞你有一双慧眼,能够看清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

    “我今天来,可是想考考你的。”

    “你觉得我国的经济建设,未来的方向,应该往哪里走,应该从哪方面进行侧重,应该坚持一个怎样的方针?”

    这问题问得有些笼统,同时又涉及到很多方面。

    易钢望了一眼苏越,不知道他会怎么回答。

    苏越沉思了一会,说道“从国企改革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已经完全被激发了出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以市场经济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继续促进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活力。”

    “至于从哪方面进行侧重……”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还很漫长,基础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这方面有优势,应当继续大力发展这方面的产业和技术,争取把整个基建产业和技术储备,彻底地变成我们的特长,走到世界前列、世界顶尖水平去。”

    “但在扬长阶段,我认为还是要进行补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短缺的技术,落后的产能,必须要追赶上来,哪怕给予政策扶持和补助,也在所不惜。”

    “比如呢?”中年男子问道,“哪些短板?”

    苏越继续道“比如互联网这一块,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影响,而且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目前的趋势,下一个全球经济增长极,大概率会出现在互联网由pc端,转向手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中。”

    “当前市场,苹果公司开发了一款智能手机,其设计理念和功能,都颠覆了市场现有的产品,销量非常可观。”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信号,一个产品由功能向智能转变的信号。”

    “在这个产品中,我们国内的产业公司,其相关核心技术储备,基本为零,这就是短板。”

    “一旦产业爆发式的增长,我们技术跟不上,注定只能处处被人拿捏,就跟汽车产业的情况类似,直到现在,国外依旧对我们封锁相关核心技术一样,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始终都受人限制。”

    “所以,我们在经济中,要补足的短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不陷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人口红利?”中年男子和易钢,几乎同时呢喃了一句。

    俩人脑海中划过进入wto这些年来,国内经济蓬勃发展,无数外资企业入驻内地,外汇储备连连大幅增长的繁荣景象背后,那真正支撑国家经济的根基,内心突然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苏越随口说出的这几个字,真正表明了一国经济的根基。

    从国企改革以来,国家经济十年昌盛,最大的贡献,并非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正确性,而是千千万万任劳任怨,有着极强韧性,极大奉献精神的产业工人、普通民众,是整个奋斗不休的民族,撑起了华国冉冉上升的国家经济,让华国在世界经济体中,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但这种‘红利’,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不会一直都有。

    所以,产业结构的转型、核心技术的掌握,在未来……是必然的,也是迫切的,机遇与危机,往往并存。

    无远虑,必有近忧,于己于国,都是如此。

    “好一个扬长补短啊!”中年男子在沉思了好一会之后,再度抬头望着苏越,眼里已然带着惊喜和赞赏,“易局长说你身具一双慧眼,知识不见得广,但见解却往往独到,天生便是为交易而生,真是果不其然。”

    “哈哈……这趟看来没有白来。”

    “小苏,你的见解很好,扬长补短……这个议题,是得好好琢磨,国务院的下次经济会议,就以这个为主题了。”

    苏越关注着对方神态,见这位未来国家经济的掌舵者,确实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轻轻笑了笑,内心也不由地涌起一些喜悦。

    接下来,三人又聊了一些闲散话题,苏越不卑不亢的表现,以及借助着后世经历,一些非常独到的见解,都让两位大领导很是欢喜。

    下午2点,这场令苏越意想不到的见面,终于过去。

    走出燕京大饭店,苏越在前往燕京大学的途中,想起今天与对方说的那些话,隐约感觉到自己这只重生归来的‘蝴蝶’,扇动翅膀,引发的飓风,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骤然席卷整个华国大地,掀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局面。

    <scrpt>();</scr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