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北上:造船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计,看着体型属于偏小的那一等,现在船壳已经大部铺好、接近完工了。他去看了一圈,做工用料都还算扎实,没挑出什么问题,便表扬了一下本工位的负责人、年近五十的济南籍“工程师”林中旻,继续往东边的木料厂走去,一边走一边对吴大庆问道:“现在你们的木料都是从哪个渠道来的?”

    吴大庆见梁恩没挑刺,松了一口气,答道:“大部分还是从南边山采的,不过这蓬莱附近的早就被砍过一茬了,现存的大都是些松木,没什么好料;做骨、胁的料都是从周边,比如黄县、福山那边收来的,那边山多,还有些柞木、榉木之类的好料,不过也不便宜;这段时间,还有些从辽东、高丽过来的大木,那些倒真是不错,不过我们这边也没留下几根,就都给本土送过去了……”

    梁恩对他的抱怨笑了一下,说道:“又不是白拿你的,不是还给你拨了些阴干过的柞木来吗?不然你这龙骨怎么做?行了,我去看看烘干车间。”

    说着,几人就穿过整齐堆放着木料的仓库,来到了东边的烘干车间。

    蓬莱厂历史不长,自然没法乖乖等待木材阴干,从一开始就是用烘干法马的。好在现在的烘干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经过严格工艺控制烘干出来的木材经过了实战检验,并不就比阴干木材差多少(当然,这点仍然存疑,毕竟东海造船史也没几年)。

    不过“烘干”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木材实际并不是用火烤干的,而是用水蒸气将木材细胞结构内的吸着水“解吸”出来。这个过程中需要锅炉来产生蒸汽,也正是因此,木工组才会对锅炉的研发颇有心得。

    烘干车间内,三台“火山-0”式锅炉排列开来。这是木工组早先开发的一种型号,结构很简单,没有热回收装置,当初并没有给定型号,直到更先进的“火山-1”出现后,人们才回头把这种原始锅炉叫做“火山-0”。车间内没有多少傻大粗黑的钢铁气息,反而到处都是砖块——锅炉外面包裹了厚厚的一层砖块进行保温,而产生的蒸汽,也是通向砖块砌成的干燥室中,对里面堆放的木材进行解吸。

    干燥室是长长的隧道形状,里面大致分了三段:蒸熏段、释放段、稳定段。其中,蒸熏段自然就是用蒸汽加热木料的工段;当压力和时间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将蒸汽和木料运输至释放段,在这里,蒸汽会逐渐排放出去,同时也带走木材中的水分;最后再进入稳定段,将含水量与形状调整到最合适的程度。之后,木材再放去仓库静置几十天,便可以使用了。这个烘干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副产物木焦油,此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会仔细地收集起来,然后高价卖给工业部,工业部也会将从中提炼的一部分沥青返卖回来。

    梁恩顶着热气在车间里仔细地巡视了一遍,也没发现什么纰漏,还算满意。“这煤烟味……你们烧的是煤吧?”

    吴大庆连忙答道:“是煤,光靠木粉和下脚料可不够烧,木炭又太贵,所以从黄县买了煤来烧。不过这火山-0还是耗煤了些,下次扩产就全火山-1。”

    梁恩想了一下,这黄县确实是产煤的,产量还不小,据说工业部有计划在那边也新设一家钢铁厂,就地利用煤炭和从临淄、辽东、高丽、平滦等地运过来的铁矿。这样的话,有金口、黄县、莱芜三个钢铁基地,就足以对全国进行覆盖了。这对于船厂也有好处,因为钢产量去了,船中就可以应用更多的钢结构了,只是……

    梁恩突然想起一事,对吴大庆问道:“你这边经手的闪光级比较多,我听海军的人抱怨,说铁骨的闪光级不如木骨的耐用,你这边有这情况吗?”

    吴大庆一愣,回想了一下,说道:“好像还真是……铁龙骨自己倒没什么事,就是周边的木料烂的快了些,来这边修的基本都是这个原因。”

    最初的一批闪光级用的都是铁龙骨,强度高、重心低、更稳定,但是后来随着生产量的加大和生产厂家的下放,也出现了木龙骨的版本。没想到一两年后,铁龙骨的版本纷纷出了问题,主要是龙骨周边的木材腐蚀严重。这一方面是因为铁和木的膨胀率不同,在长期的使用中不断收缩膨胀,导致了疲劳损伤;另一方面是因为损伤之后,水渗入木材之中,与金属接触,便使得木材的腐蚀进一步加速了。闪光级本身成本低,这点问题还不算大,也就换几块木板罢了,但这对造船部门将铁骨放到更大级别船的计划无疑是一记迎头重击。

    梁恩叹了口气,说道:“还真是啊,当时觉得铁龙骨性能好,没想到这么快就暴露出问题了,果然新技术还是得长期验证才行啊。算了,还是一步步来吧。吴厂,你这边做得不错,也不用紧张,我就是路过看看。过几天我还要去北边辽东郡一趟,现在我们最头疼的就是木料了,得赶紧去那边给我们搞个稳定的木材来源才行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