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东进:瀛山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途不明确的地方投入太多资源的。”符凯伟高屋建瓴,一下子定了方案的基调,那就是省钱。

    关大富看了看周围愁眉苦脸的诸人,说道:“怎么说,最基础的是有人吧?若是有三五个公社几百户在籍国民,那么光是本岛的税赋就足以供养守备队了,再之后搞些什么产业也方便些。”

    符凯伟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这确实是正理,有人才有产出,不过现在人口是稀缺资源,管委会可不一定会愿意拨太多人过来。

    人倒不是没有,周边高丽日本人还不少,但是东海商社存了一份化夷为夏的心思,不愿意引入太多外国移民,以免汉人被反同化。同化这事,主要就看人多人少,跟文化先进不先进关系不大。

    而且,高丽人秉承传统儒家观念,对人口输出是很反感的。现在正是跟他们改善关系的关键阶段,还是不要在这方面挑起争端,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吧。

    “也不是不行。”周信走到地图旁边开始说道,“本土肯定不能支援太多移民过来,但只要稍微拨一点,再允许我们自己招募一些,百八十户总归是有的吧?足够再设一个公社了。而且此岛前往江南颇为方便,江南不是地少人多吗?我看大可以招募一些过来。如此双管齐下,在几年内把岛国民扩充到千人以,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也是个办法,宋人怎么说也是自己人,能移民过来的话自然是好。说起来,南宋对人口输出其实也比较反感,但这几年东海商社在江南经营得颇深,小规模招募移民的话问题并不大。

    葛双江也赞同了这个观点,又补充道:“可以给守备队调一艘或两艘海船过来,在济州和江南之间开通一班定期船。说起来,这边能往江南卖的东西挺多的,周边可以收来高丽货、日本货,岛边的海货也不错。嚯,昨天晚那巨大的鳆鱼你们记得吧?足有脸大,运去临安肯定能卖个好价。这养马业要是发展起来了的话,往江南卖马也是个不错的买卖。嗯,能赚到钱,这岛的经济就活络起来了。嗨,我说海军就不该把济州划进本土防区,该划去南方防区才对。”

    符凯伟又点了点头,这就说到点子了。济州岛前往江南只需要两天航程,若是快船再加风向给脸的话,甚至一天一夜就能到达,两地的联系相比本土要紧密得多,若是划给南方防区管理,更有利于发展。而且,济州岛对于南方防区和江南工作组来说,也算一个稳固的后方,若是江南有事,人员随时可以撤离到安全的济州岛或者从济州岛派人去支援。从这个角度来说,经营济州岛的必要性和可以拨付的预算也增大了。

    黄鹤也认同地说道:“有道理,反正现在风向方便,我看我们这次先不要回本土,而是去江南一趟。一来船的高丽货在那边更好出手,二来也可以找老魏和李涛他们商谈一下此事。”

    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几人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还真讨论了个眉目出来。

    “好,就这么办。”符凯伟同意了这个方案。“很好,这么看来,我们这个岛还是很有前途的嘛。事不宜迟,既然有了方案,那我们这就准备一下,尽快往江南出发吧。本地特产,关大富你帮着收集一下,不用太多,但齐全点,那些矮马也带几匹,去那边探探行情。好了,诸位辛苦了,这就开始准备吧!”

    “等等。”黄鹤突然止住了他,“这几天我一直觉得不对劲,这才想起来。济州、济州,这名字是高丽人起的,本倒是无所谓,但现在不是和滕国的济州重名了吗?既然这岛归属我们了,怎么也得改个名吧。”

    这确实是重要的事情,给异域土地起名可是征服的重要一环啊,之前东海人一直忘了这一茬,现在是时候补了。不过起名这事,可不是级别不够的人能做的,在场诸人纷纷看向了此地的最高长官符凯伟。

    符凯伟一想,也是这个理,于是说道:“改什么好?改回耽罗吗?”

    黄鹤摇摇头:“算了吧,耽罗也太生硬了,不符合中文传统。”

    符凯伟眉头一皱,四处看看,试图从附近的摆设中寻找灵感,然后从窗口中撇到外面,偶然看到外面高大的瀛山(汉拿山)和连绵的山坡,突然心生一个调皮的想法,笑道:“这耽罗国不是有什么星主嘛,看整个岛就是个大山坡,那便叫星家坡好了。”

    其余人不明所以,唯独黄鹤先是一愣,又跟着笑了出来,但最后还是摆手道:“不行,这星主本来就是个麻烦,早晚是要迁出去的,你这么叫,不是给人家造宣称吗?”

    符凯伟想了想,点头道:“也是……那还是中规中矩,叫瀛山岛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