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参加了盛宴,热闹非凡都是讨论一些江湖的问题,宴会过后。

    北邙山下,这个小镇非常的繁华,可能因为天师道存在的原因吧!这里的人安居乐业,就算是战乱这里也是一如的平静,安详!

    “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庄莫寒坐在石头上拿着玉佩纠结着,这玉佩就是北邙山长老给自己的玉佩。

    庄莫寒也用过这玉佩,也知道天师府的内院,内院就在它该在的地方,不过平常人看到的不过是外山,真正的内院已经被迷阵隐藏起来。普通人看到的不过是一片峡谷而已,而且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他们不知道只需要往前一步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唉!”庄莫寒收好玉佩走进客栈,见到庄莫寒进来,很多人都停下谈论,庄莫寒皱眉头,走上二楼。

    “客官,请问需要点什么?”小二什么人没接待过,虽然不知道一楼这帮人什么情况,但自己该做的还是需要做,小二拿着茶壶倒杯茶对庄莫寒问。

    “随便上几个小菜就行了,再来几壶小酒!”

    “好勒,客官你请稍等!”

    庄莫寒拿起茶喝起来。一边休息进食,一边整理脑子里的记忆。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传说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清领书》、《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

    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

    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

    从此妖魔降服,人民安乐,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师与众鬼帅战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

    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天刑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与苍溪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初名张陵,后改今名。本是太学书生,性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

    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

    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传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

    祖天师所创道派,称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当时又有称五斗米道,张道陵除书符治病、驱邪禳灾以外,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

    道民定期赴治学道,祭祷。其孙子张鲁在东汉末,三国时期,拥有一支军队,在汉中建立了****的割据政权。

    并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正一道的一些社会和宗派主张,比如,对犯有罪过的人,不是用严刑惩罚,而是原谅三次后再加以刑罚,那刑罚也比较轻,一般是让他去修路。

    同时在路上设义舍,里面放米肉,路人可以量腹而食。这些措施对于天下大乱形势下的民众,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

    后来,张鲁投降了曹操,割据政权也就不得再存在。曹操将天师道的力量迁移到北方,但是让正一盟威道教却得到了保留,并向内地传播。

    相传老子曾在北邙炼丹,山上建有上,北邙山上清宫,北邙山上清宫,清观以奉祀老子。作为穿越重生的人,庄莫寒了解了整体情况,庄莫寒对现在的事情了然于心。

    而庄莫寒已经到了天师府脚下,看着上面的天师府庄莫寒坚定走上去,从玉佩里,庄莫寒也知道天师府的大概,天师道有外天师府和内天师府,外天师府就是天师道外山道观里的道士,主要负责采购生活物资,外天师道的没有修炼或者只少量修炼道术,而是修炼强身健体的武功。

    “这位居士,前面是道观禁地,请居士移步!”庄莫寒走进道观向玉佩指引的走想道观的后面,一个四十多的道士拦下自己。

    庄莫寒抬头,伸手一块玉佩出现在庄莫寒手上,道士看到庄莫寒手上的玉佩后没说什么,恭敬下退下去。

    庄莫寒没说什么,收起玉佩走向后山。

    庄莫寒走后,道士们惊讶了。“师傅,不知道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道士为自己师傅。

    “休得多问,好好念经吧!”拦下庄莫寒的道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