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你为谁带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颗粒细腻,偏偏价格与青盐只是略微的贵上一成。于是一时间这雪盐成了紧俏商品,市场供不应求。

    宋家话也给的很满,不接受私盐加工,只接受加工盐铁司有盐引凭证的黄盐,如此一来,人家把自己放在明面上,把自己是弄的干干净净,只做加工,甚至连以往的私盐干脆就不玩了。根本就是来料加工的意思。想要用官面文章拿捏宋家,那是不智,因为以王权官府为首的利益团体是最大获利者。

    以往的青盐本就是一个重复熬煮黄盐的过程,制造耗费颇高。倘若用有盐引的官盐,就意味着交税,那么利润低的可怜,完全就没搞头。市场上八成的青盐其实都是没有缴纳过税赋的私盐,但市场巨大,再加上各路盐商打点,官府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但现在不一样了,雪盐所到之处,青盐几乎即刻没了市场。当下还好,雪盐受限于产能,青盐还能坚守半壁。

    要说底层民众食盐消费的主力自然还是黄盐。事实上原来青盐的消费用量,并不小于黄盐的消费用量。消费黄盐的群体基本就是一天两餐的劳苦百姓,他们一天能作几个菜?而青盐的消费市场主要是高端消费市场,高朋满座,把酒言欢,岂是一两个菜能打发的?市场面相对小,但人家一次的用量多啊。

    雪盐同青盐一样,针对的是高端消费市场,虽然这盐不是粮食,但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的重要性是远大于茶的。但这大南朝各处的商贾巨富、高门大院、司府衙门、客栈酒楼花楼,加在一起形成的高端消费市场,也是庞大无匹,自然是对口感更好的雪盐趋之若鹜。南边的京师、江浙各富庶地带,已经不能用供不应求来形容,基本上就是有价无市。

    宋家挑选的合作对象倒也奇特,居然不是传统的盐商,是各地的盐铁司衙门。

    官商勾结?别乱说话,人家宋家可没有侵吞国有资产,也没有损害官府利益。只是帮各地盐铁司衙门把黄盐加工成雪盐而已,买卖分配完全不参与。宋家最多用他们的镖局老生意参与一下运输,光明正大的运输。别不服,有能耐你也去把黄盐变成雪盐啊。

    如此一来,官府盐铁司衙门该收的税钱该多少还是多少,甚至还有增长。这不难理解,以往八成不纳税的青盐市场份额,被纳税的雪盐份额抢了过来。这税金能不增长么,这可是妥妥的政绩啊。这盐税可是历来的老大难问题,前唐狄仁杰老大人可是为这盐税,把江南杀的人头滚滚,结果怎么样,这老大人一去,人亡政息,私盐该泛滥的还是泛滥。

    现在好了,以往盐商关于青盐这一块的利润被各地官府盐铁司衙门把持,你敢不服?盐铁司衙门专卖雪盐。除去黄盐成本,加工成本,运输耗费,还有近三成利润。各地负责盐铁的主官那是乐见其成,官府的税金多了,自己也能从中获利不少,于公于私,皆是好处多多。

    至于有人说寻求技术扩散,盐铁司衙门第一个反对,更别说了扩散后征税成本必将再次攀升。如此一个集中增长税点的途径,况且私利多多的门道,一为政绩二为私利,岂能轻易扩散。于是盐铁司就成了宋家的天然屏障。

    高门大院的当家太太做不出好菜,留不住老爷在家吃饭,只怨恨没有雪盐,而不会埋怨自己手艺差,直接骂当地盐铁司衙门主官尸位素餐。

    得,再骂下去可不得行,惊扰了圣上视听可就麻烦了。急民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必须要排除困难,保障市面雪盐供应。

    当地盐铁司衙门那个苦啊,离安平近的还好说,有的真是千里迢迢,就为了雪盐。既然技术扩散不可取,那就引技术上门啊。

    对此宋家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这不打算年后,除了原本的安平加工工场,还在大南朝西、南、东,各增加一处加工工场,以点带面,满足周边市场供应。此时,福威镖局下属子公司,宋大小姐的玩泥巴公司团队正在挑选得力可靠之人,年后即将奔赴各地组建工场。协助解决各地衙门实际困难。

    福威镖局门口停满了附近各府州县来的黄盐运输车,排队等候加工。哪怕宋大小姐的工坊全天不歇,工人轮休作业,可各地来的盐车队伍还是越排越长,导致附近的饭店茶楼老板嘴巴都笑歪了。

    福威镖局安平分号原本的运输生意也是蒸蒸日上,已经不止一次的从外地分号调配人手充实安平分号。有周边各地衙门委托的雪盐加工往返运输业务,也一并交给了福威镖局,算是卖一个好。使得原本杂七杂八的运输,现在倒成了官府指定盐业运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