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章 罪在李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评价,倒并不为过。

    但这个“第二”和“第一”之间的巨大鸿沟,却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为赵人忽略了。

    真正能够看清这条鸿沟的,赵军高层中除了李牧自己,原来还有一人。

    只是可惜,在决定天下格局的安邑之战中,那个人为了给赵括制造一个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机会,已经捐躯了。

    其实若非玄鸟重骑的横空出世,赵奢差点就能真的为西魏,乃至于整个天下强行逆天改命。

    很少有人知道,赵奢死后,李牧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这种只有自己一人能够看清迷雾之后真相的感觉,对李牧而言都是一种心灵上的负担。

    除了李牧,没有人再能完全理解赵奢为何会选择在安邑之战中做到这等决然,即使是赵括自己,对此也是一知半解。

    甚至即便是李牧,也是在安邑之战结束之后,才看清了赵奢如此决绝的意义所在。

    安邑之战的真正意义,就是让合纵变成了毫无意义的事了。

    在安邑城外,王翦在将魏人最后风骨打碎的同时,其实更为重要的,是粉碎了合纵对抗大昭东侵的一根关键链条。

    从那以后,天下的局势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列国从原本还算主动的合纵对抗,转向了被动的消极抵抗。

    因为各国有识之士或者雾里看花,或者切身感受到了,再联合抗昭,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近些年各国在昭国的主动引导之下开始了内耗,其实也是因为各国其实都已明白,强行对抗大昭已经不可能了。

    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跑赢自己的“同伴”,然后等着大昭自己发生内乱而已了。

    项燕虽然无能——无论有何借口,四十万大军在留城下灰飞烟灭,就只有无能的评价了。但送上这样一份军功给扶苏,倒真是做了件好事。

    面对一个又有“名将之姿”,又有内政之能,还颇具备了治政手腕的太子,想来即使是赵政,也会有如芒刺在背之感吧。

    君上不再多言,只是陷入了沉思,这让吴屹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只无论如何,王上此举的用意,君上不可不察啊。”

    “用意?”李牧嘴角出现明显的嘲讽弧度,“无非是觉得老家伙不好使了,想换上个新人罢了。”

    只要君上还算清醒,吴屹决定不去管那明显流露出怨怼的言辞,“急流勇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啊。”

    “明智之举?当然,当然是明智之举。明知即便老夫,或许也无法面对昭军铁蹄,主动在赵王的逼迫之下放弃军权当然很明智。

    “或许在千年之后,酸儒们还会念一句‘罪不在李牧’来为老夫开解。”

    李牧嘴角的嘲讽一直都没有变过。

    “但那种事,老夫不屑为之。”

    “那君上想要如何?”

    吴屹几乎是颤抖着问出声,但他内心也分辨不出自己的颤抖是为何。

    “回邯郸。”

    李牧苍老的声音掷地有声。

    “既然赵王肯将家国全部托付老夫,那老夫就接过来好了。”

    李牧洒然一笑,“大不了,让后世说一句‘罪在李牧’罢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