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零章 云中大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全国上下,或许只有李牧一人,对此战的结果没有丝毫欣慰。

    赵军是胜了没错,但赵国输了。

    这一战,赵国付出的牺牲远不止是军队的伤亡。

    因为匈奴一直的避战和迂回,除了最后一战的困兽之斗给了赵军一定伤亡以外,赵军的损失并不多。

    但整个楼烦,甚至赵国本土的北方部分地域,已经被匈奴的铁蹄毁得差不多是干干净净了。

    原本可以用来补充赵国本土国力的楼烦地区,各地都是一片破败荒凉,民众几乎都被掳掠一空,至少短时间内对于赵国的国力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了。

    而且如果赵国不愿意放弃楼烦,甚至赵国需要倒贴国力来维持在楼烦的掌控力。

    而假若赵王肯听信李牧在战前的劝阻,这些被匈奴掳掠走的人口和资源,原本应该早早被送回了赵国才对。

    “但,毕竟是胜了,不是吗”

    老友赵胜原本的一脸喜色,在李牧的惨淡描述之后尽速散去。

    赵王成为云中大胜而鼓舞,派来酬军的王使便是与李牧交情甚笃的赵胜。

    “胜若不是云中太过重要绝不能丢,老夫甚至觉得还不如败了的好。”

    “这”

    “至少一场失败,会让朝堂看清楚,相比于西昭,大赵的国力实际上是每况愈下的。”

    这也是让李牧很不解的地方。

    天下各国,无论强弱如何,只要是打仗,那就都是越打越弱的。

    唯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昭国这个怪胎。

    长达百年的对外征战过程中,天下各国都在等待穷兵黩武的大昭从内部自行崩毁。

    这也是列国为何面对昭国如同压顶一般的强势,仍然将注意力分散到互相攻伐上,而没有尽一切努力联合起来的原因之一。

    如果昭国会因为自身原因而崩溃,那么何必去浪费自己的军力和国力与其对抗,平白便宜了别人呢

    按照昭国的用兵程度而言,昭国的五个农民,就需要负担一个士兵的用度,甚至包括后勤。

    这如果在任何一国,这个比例达到,甚至靠近十比一,国家都会面临立刻崩毁的后果。

    然而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强了。

    在长期保持着极高的供养比例的情况下,昭国甚至没有爆发过农民的暴动。

    这一绝对违反所有经济、政治经验的情况,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

    恐怕就连昭国人自己,都难以理解。

    但它就是发生了。

    百年征战之中,昭国越打越强,列国越打越弱。

    然后到了如今,李牧的担忧终于变成了事实。

    即便列国再想摈弃前嫌,联合起来,也无法撼动昭国的绝对强势了。

    列国只能继续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怪圈。

    只能在昭国设定的中原秩序中继续攻伐,甚至加大力量互相攻伐,以避免被昭国当作下一个楚国。

    “那,王上那边,上将军是会”

    “老夫当然会谢恩。”

    一直处在紧张中的赵胜,还有李牧的贴身侍从吴屹,都松了口气。

    李牧终于不再是以前那个一切由心的“跋扈将军”了。

章节目录